分之二,但苏晗的《鬼怪异志》第二册第一个故事还没看完。
苏晗有点郁闷她没时间看书,但她又不得不承认,和小叔叔在一起,不管做什么,那怕是谈论枯燥的学问她都觉得很开心。
而对君邺而言,他多占用小姑娘时间,小姑娘就会少些,甚至不被话本荼毒。
他们一路从翠绿到逐渐萧条,过了长江,越往北走气候越冷。
进了幽州地界就算是正八经的进了北方了。
此刻的金陵是春暖花开,三月阳春,青州是初春,花草树木刚刚发出嫩芽,上京则要与“春”毫无关系了。
苏晗这一路身上的衣服越换越厚,夹袄外又披了一件裘皮披风,怀里捧着暖融融的汤婆子,此刻正坐在夹板上看与他们同路,“叽叽喳喳”北迁的小燕子。
马车里绣夏和喜儿交相打着喷嚏,比小燕子的叫声还响。
苏晗把捂在怀里和腿上的汤婆子拿出来给绣夏和喜儿她们俩,两人推拒,“姑娘把车让出来给我们休息已是十分体恤,怎能再用姑娘的汤婆子。”
绣夏和喜儿病了,二人病得严重,他们又行驶在路上一时不好再寻一辆马车供二人休息,苏晗就把自己的马车让出来,她坐在外面。
绣夏担心苏姑娘在着凉,说什么都不肯接汤婆子,喜儿已经烧迷糊了,半昏半睡的嘴里也含糊说着“不要,姑娘不能病了。”
苏晗真的不冷。
她解释,“我是北方人,我能很快适应这的气候,但是你们俩不行,咱们还没到地方你们俩就病成这样,越往北上越冷,不听话难道你们两个要把命搭在这吗?”
苏晗强硬的把汤婆子塞到绣夏和喜儿怀里,见苏晗如此坚持,二人就没再推拒。
苏晗很担心两个人的病,因为她记得儿时她随小叔叔来上京过除夕那次,绣夏也病得很严重,好多跟来的金陵人都病了。
这次因为要长居上京,所以除了绣夏和喜儿两个南方人外,跟回来的都是当初跟随霄王去金陵的上京人。
生病的人不亦再奔波,所以落驿馆吃饭时,苏晗踌躇了很久,还是决定和君邺开口,“小叔叔。”
少女心里有些没谱,不知她的提议小叔叔会不会答应,所以声音很是没有底气。
“我想等明日动身您先走,我陪着绣夏和喜儿在这休养几天,等她们病好些了再走,不知道可不可以?”
苏晗从不留意小叔叔的公事,但与他呆在一起久了,总是会多少听到一些。
她知道上京急召霄王,小叔叔带她回京已是很慢了,若再停留耽搁几日定会误事,所以她才提议让小叔叔先走,她陪着绣夏和喜儿修养好后再跟上去,这样不耽误小叔叔归京行程。
只是她有点忐忑,不知道小叔叔放不放心把她单独留下……
君邺自然是不放心的。
所以直接了当告诉她,“不可。”
他不会与她独断专行,便是不可,也要耐心与她解释为何不可。
“此处距离上京还有千里路程,路上崎岖偏僻,你一个女孩子家独行太不安全,便是留下足够人手护你周全我也是不能放心的。”
“这一路必要把你时刻带在身,确保万无一失的到上京,我才能安心。”
他声音低沉又柔和,语气中没有一丝责备的意思,有的只是耐心与她说清楚原由。
就像是要夜里跑出去玩贪玩的孩子,长辈语重心长的与他说,外面危险,有吃人的大老虎,乖,咱不去。
南征北战的霄王殿下,自己曾无数次赴险,命悬一线也未皱半分眉头。
但这人一旦换成苏晗,他就不敢冒半分险,一点闪失都不行。
他将自己的紧张尽理解成为受人嘱托的责任。
苏晗理解小叔叔的决定,可她也舍不得日夜照顾她的绣夏和陪她一起长大的喜儿啊。
她父母亲人具无,幸而得小叔叔照看长大,可小叔叔那么忙,陪她的时间屈指可数,更是中途一走就走了八年。
她独自在王府的日子里,就像是一只被困在华丽宫殿里的小兽,富丽堂皇,养尊处优的一切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生活,可小兽是鲜活的,有血有肉有情感。
她会哭会笑会思念小叔叔,是照顾她的这些人填补了她情感上的空缺,给了她无微不至的陪伴。
她一想两个人还要奔波遭罪就心痛,忍不住哽咽。
“可是绣夏和喜儿……她们怎么办?再拖下去她们会死的……”
“我不要她们死,我要她俩都活着,呜呜呜……”
少女六岁回上京那年亲眼目睹过有人在路上病死了,那年绣夏病得也很严重,但好再那时她年轻,挺了过去,可是现在的绣夏不年轻了。
小姑娘哭得伤心,肩膀头一颤一颤得,整个人埋头趴在桌子上。
君邺看不到她的样子,只能听到她“呜呜”哭泣和抖动的肩膀。
他起身走上前,轻抚她的肩头,柔声与她说,“别哭,我的确不许你单独留下,但我也没说一定要走,这件事并非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其实从他看见小姑娘把马车让出来给两个生病的丫鬟坐,自己在外面吹风开始,君邺就在思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