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天启大明> 第二百一十一章 终究算计不过天算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一章 终究算计不过天算啊(1 / 3)

朱由校在诏书里宣布,成立临时平叛机构:定襄都司。

以洪承畴为制置使,卢象升为制置副使兼承宣使,曹文诏为制置副使兼都指挥使,全权指挥大同平叛。

声明有传诏给山西,山西布政司和山西总兵暂时听令于定襄都司

也声明有传诏给西北局王家桢,调遣宁夏、延绥、陕西三镇兵马,压制河套以东的土默特和鄂尔多斯部,并严防叛军向西流窜。

任命达奇勋为定襄都司制置事兼都指挥副使,领山西总兵,率新军营、御营军一万六千人出紫荆关,入平刑关,坐镇太原。

任命察哈尔左都护使薛中令为定襄都司制置金事兼都指挥副使,领察哈尔骑兵师统制,率领一万六千名察哈尔骑兵,扫荡宣府、大同以北漠南地区

基本上是按照洪承畴的上疏来布置的。

卢象升心里暗惊,这个洪彦演,不仅会做事,更会做官,把圣意揣摩得八九不离十。

这份诏书表明了天启帝的圣意。

大同、山西、宣府三镇,宁愿付之一炬,玉石皆焚,也要彻底根除晋党晋商对这三镇的掌控。

领完旨意,洪承畴和卢象升、曹文诏坐在一起,先分享刚送来军报。

“满桂所部已经抢占雁门关,他留下虎大威守平刑关,孙锐守雁门关,与黑云龙率领馀部继续向宁武关和偏头关逼近。

达奇勋率领的一万六千援晋马步军,三天前已经出了紫荆关,现在估计接刑关。

此部一旦入了平刑关,山西大局可定,不再畏惧叛军南下抄掠。”

洪承畴十分感叹,这两支军队都是从辽东和开平战事历练出来的,几天时间就行如疾风,不仅迅速出动,还逐一完成指定任务。

皇上有这样一支军队,难怪能毫不迟疑地把大同彻底砸烂,浴火重生。

不管打得多乱,有这么一支军队在手,皇上都有把握掌控局势。

没错,卢象升猜得有偏差。

大同叛乱,洪承畴有掺和,只不过是推波助澜,在同行的路上给李瑾施加了压力,让他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进而一到大同就迫不及待地封关、查帐、抓人。

许多文官做事就是这样,自以为运筹帷,胜券在握,实际上根本不了解实情,肆意妄为而已。

李瑾以为大同山西的局势尽在普党文官的掌控之中,实际上却不知道,晋商越过他们,跟三镇边军,以及中下层官吏们,勾结得如此之深。

晋党文官们能分到大量好处,是因为晋商和边军们需要他们遮风挡雨,替他们挡住来自朝廷的压力。

李瑾一到大同就迫不及待地封关、查帐、抓人,把池仰圣为首的地方文官,大同总兵杨振威为首的大同边军,以及大同知府肖延德为白手套的晋商,三股大同最强大的地方势力全给得罪死了。

加之范永斗的人,锦衣卫的人,赵南星的人,在中间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终于让池仰圣等人链而走险。

洪承畴刚到宣府就察觉到异常,他从暗中收集的讯息,剥丝抽茧,顺着宣府的线分析到大同,再结合朝局最新的动向,最后居然让他猜到天启帝对大同三镇的真实方略。

于是就顺水推舟,不停地以宣大总督和山西巡抚身份发文书,配合李瑾的逼狗跳墙,同时也给予了其它方面的巨大压力。

宣大总督就要到大同,带着大军来,到时候就玉石皆焚诸位,还不赶紧趁着机会奋力一搏!

于是,大同城在各方势力的努力下,众望所归地爆了,终于有人造反了。

造反啊!

平叛大军能斩获军功。

洪承畴能彻底清洗大同三镇,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务。

皇上能借机发,清除晋党在朝野的势力,同时目光还能盯上宗室藩王。

皆大欢喜,各取所需。

洪承畴定了定神,继续说:“薛中令率领的察哈尔骑兵已经大败宣府以北的东土默特部和喀喇沁一部,斩首一千六百,响应叛军的蒙古人首领鄂木布楚琥尔和火奴寻,已经伏诛”

历史上林丹汗率领察哈尔残部都能把土默特和喀喇沁联军打得哭爹喊娘,薛中令率领的察哈尔骑兵师,装备、训练、军官士官配置,都比林丹汗的那支察哈尔残部强多了。

“察哈尔骑兵师正在越过插汉脑儿湖和哈流土河,向九十九泉一带进攻,按照行程来算,想必与土默特的下石兔部相遇。

如果卜石兔不识天威,不明天命,想必这会已经去见他的先祖们了。”

现在大明对于蒙古人的态度就是,服的就接受收编,不服的就打,打到你心服口服或者物理消失。

没办法,现在大明腰杆硬,拳头大,自然对蒙古人这口破鼓不客气地往死里捶。

察哈尔部以及内喀尔喀五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