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来吐槽了,嘿嘿,我大概是最不正经的作者了,天天在自己的书里吐槽,作者有话说太短了只有三百个字,所以直接单独开一章吐槽, ,不喜欢看大家可以直接去下一章(σ′?`)σ。
本来抽弗洛洛歪了雪豹就很难受了,然后想着看剧情缓一缓,顺便攒点原石,结果更难受了,难受了一下午,不想打开游戏。
弗洛洛刚入池就生死不明,好熟悉的操作,鸣潮不会要向战双看齐了吧。
这次弗洛洛的剧情后劲有点大。
“我或曾梦见,与你亲密无间。
醒来后发现,你我形同陌路。”。”
“0425,在崔克城的演出他没有来,没关系,我会等他的。”。”
“我会一直一直等你的。”
……
“我不会再等了…漂泊者最坏了”(摘自评论区的b友)
难受,真的挺难受的,尤其是刺穿弗洛洛的那把剑,叫做血誓盟约。
这让我想起来,其实我一开始写这本书,是想写刘雨生一样的主角,不论是萨菲拉,格蕾丝,还是椿,花女,瑟琳娜,都是主角的棋子,我会在后期一个一个刀了。
刘雨生大家知道是谁吗?知道这个名字的,应该是老书虫了,他是《极度尸寒》这部小说的主角,前期一直伪装成小白,后期突然变脸,杀父,杀妻,杀子,把师父炼成扒皮鬼,玩弄自己的徒弟,畜生的不行。
然后我发现自己驾驭不了这样的主角,那劳模呢?我马上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我更加驾驭不了这种主角,我写不出那种宛如真实经历了五百年人生,看破红尘的大魔头。
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劳模不是没有感情的恶魔,他和所有人一样,有无比丰富的感情,只是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让步于他的梦想–永生,有太多人只是看了些段子和视频,或者读了第一卷就自以为读懂了劳模,只会玩梗骂人引战,真正喜欢这本书的人,都是被劳模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逆流河之战,我相信,再过五十年,等我垂垂老矣得时候,回想起来依旧会心潮澎湃。
我无数次地想要写天庭之战的续集,但是,每一次,我都有种深深的自卑感和无力感,每次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都觉得侮辱了这个名字。
也许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吧,哪怕是真人自己,没了当时的那股心劲,可能也写不出我心中的那个劳模了。
咳咳,跑题了,回到这本书,我之所以放弃写刘雨生这样的主角,最重要的原因和今天看弗洛洛的剧情一样,我有些接受不了这种be结局,我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在给我们上《窦娥冤》这篇课文的时候问过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中国很难出现那种世界级的文学作品吗?
他给出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人,不喜欢悲剧,可往往只有悲剧才最打动人心。
窦娥很惨对吗?但是结局呢?窦娥的鬼魂找到了父亲,帮她申了冤,惩处了那些恶人,对当时敬畏鬼神的百姓来说,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关汉卿为什么要这么写?从一个比较现实的角度来说,是为了卖票赚钱,你要是写窦娥最终就是含冤而死,无人知晓,观众可能不仅不付钱,还要线下真实关汉卿了,别以为这是玩笑,金庸老先生写小龙女被尹志平那个了,不仅被一群粉丝堵门,还差点被一个大佬给线下真实了,所以关汉卿写窦娥沉冤得雪,哇,圆满了,打赏打赏,百姓就爱看这个。
但是外国作品,很多名着的结局都是悲剧,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就拿和《窦娥冤》一个赛道的《哈姆雷特》来说,结局里哈姆雷特的母亲,爱人,朋友乃至他自己和他的国家,全都没了,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我有一点点破防。
在毛姆的《面纱》中,沃尔特更是从头悲剧到尾,我到现在还记得他在发现凯蒂出轨后,愤怒痛苦而又疯狂地表白:
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
沃尔特是个好人,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是个伟大的人,明明是凯蒂配不上他,但他的爱却显得那么卑微。
在托尔斯泰的三部曲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复活》,托尔斯泰这老爷子更是发刀子的能手,让我从头破防到尾,除了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让人难受之外,结局里玛丝洛娃没能和改过自新的聂赫留朵夫走到一起时,更是让我彻底破了大防,都快郁郁了。
我的心理承受能力真的没有那么强,我看这种不圆满的结局真的会难受。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