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游戏竞技>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36章 就职上任!(4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就职上任!(4k)(2 / 3)

翰林修撰几乎都只是挂个名,不真正的去修书。

起草诏令制诰与侍从顾问两个职责,就已经是一个人当三个人甚至四个人使唤,哪里还会有时间去编修典籍?

经筵讲学,这玩意也就是为皇帝讲课,又分日讲和经筵两类。

其中,翰林修撰有机会进行经筵日讲。

当然,经筵日讲,官家几乎不会去听。

官家会去的是经筵讲席,这玩意是宰辅大相公和内阁大学士讲课,文武百官参与,含权量贼高。

担任科考考官,也就是担任下一届的春闱考官。

状元郎担任下一届的春闱考官,这是惯例。

此外,翰林修撰还是三鼎甲中唯一一个以官员身份上朝的存在。

事实上,起居舍人也可以上朝。

不过,那更多的是因为需得记起居注的职务特殊性。

起居舍人哪怕上了朝,实则也没有议事上奏的资格,更象是一个无情的记载机器。

起草诏令制诰、侍从顾问职责、编修典籍、经筵讲学、科考考官,也即是翰林修撰的五大职责。

就翰林修撰一职而言,三个字足以形容。

忙!

累!

贵!

这是一个几乎不得空闲的职务。

单就是起草诏令制诰,侍从顾问两个职责,就足以压得人难以喘息。

三百六十五天,三百五十天都得到任。

从晨曦初晓到天色昏沉,从春日到寒冬,时刻待命。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老老实实的撑住三年时间,并且时刻从政令中学习,那就是妥妥的国之大才。

历代状元郎的差距,就在于有没有持续大量的学习,并总结知识的能力。

大量且持续!

这就是起草诏令的现状。

不少状元郎前期尚且能勉强学习,时间一长就脑子疲敝,仅是起草诏令,而不从诏令中学习。

差距自此而生!

翰林修撰,成长毋庸置疑,累也是毋庸置疑,清贵也是毋庸置疑。

小雨飘飘,甚是飘柔。

江昭望着朱红色的院墙,长舒一口气,大步走了进去。

一入内,就是一条平坦的石板路向前延伸,左右栽有葱郁的翠竹,随风轻摇,沙沙作响。

往前一些,有着一方清池碧水,荷叶田田,其间点缀着粉嫩的荷花,池边垂柳依依,微微摇曳。

走了没几步,就有负责迎接的文吏认出了他,引导着江昭往圣人象的位置走去。

以惯例论之,祭拜圣人象是不可或缺的流程。

一路上,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木质门窗尽是古朴的气息。

一座座院子套来套去,囊括着许多堂楼阁。

堂西为读讲厅,那是翰林侍读、翰林侍讲的办公局域。

东为编检厅,也就是编修厅和检讨厅的合称,那是翰林编修、翰林检讨以及几十个文吏的办公局域。

左廊围门内修撰厅,也称为状元厅。

本来,修撰厅还有小吏帮忙处理文书,但因一些诏令机密性的缘故,往往就翰林修撰一人办公。

右廊围门内有二祠,朝南为昌黎祠,朝北为土谷祠。

偏东有清秘堂,西有柯亭。

清秘堂是三品大员翰林学士的办公局域。

游了没一会儿,雨后初霁,日光洒落。

江昭祭拜了孔夫子,就往清秘堂赶去,拜访翰林学士海承晏。

海承晏字明远,号云壑居士。

海氏清流,五世翰林!

这位是清流官员的代表人物,于仕林一途颇有声望,并非是韩系的人。

不过,是江昭的人。

海承晏,江昭的外祖父!

如今,海承晏已经五十七岁。

要是不出意外,过个几年也会乞骸骨,告老还乡。

正三品的翰林学士,乃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也是所有翰林官员的上官。

历来就任拜访上官,都是必要的流程。

清秘堂。

其内可见一须发微白的老者,这会儿正待在书案边处理公务。

翰林院历来清闲,但所谓清闲也是相对于其他衙门而言,海承晏好歹也是三品大员,公务并不少。

“外祖父!”江昭大步走进,恭谨一礼。

“昭儿?”

“来来来!”

海承晏爽朗一笑,放下手中的笔:“我得到了通报,可是等了你好一会儿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