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雅致!
此外,非蒸非炸,有点四不象,也不知会不会犯文人的忌讳。
江昭夹了块肉,细嚼着品味了一会儿,不禁微微点头。
如今,炒菜初创,水平自然是远远不如千年后那样登峰造极。
不过,炒菜这个东西,不单是火候重要,调味也重要。
一个厉害的厨师,通过香辛料的调味就可以保住一个菜品的下限。
起码江昭吃的这一份,已经有后世正常菜品的水准。
一边,掌柜正一脸期许的望向江昭。
“荤素得法,清而不腻,实是上佳。”江昭认真点评道:“若是以竹篾担于碗内,亦或是烧制左右斜向的瓷碗,去腻存清,平添雅意,那就更好。”
简称,摆盘!
大酒楼的客人,往往都是来谈事情、谈生意的人,味道是一方面,格调也是一方面。
炒菜注定充斥油水,要是搞一块小竹篮作为分隔油和菜,无疑是要好上许多。
当然,要是特制一种两边斜向流油,碗底盛油的碗,那就更好。
“小老儿拜谢江会元指点迷津。”
掌柜一脸的欣喜,躬身行礼。
怪不得人家是会元呢!
就这两条建议,非常务实!
江昭温和一笑,罢了罢手,就要说些什么,一道喊声传来。
“子川!淮左江郎,今岁会试第一,岂能无庆贺诗词?“苏子瞻握着羊毫笔,踮脚隔空喊道。
江昭仰首望了过去。
席面以右,苏轼、苏辙、章衡等人,兴致高昂,已经提笔作上了诗词,好几十位举子、贡士围在一起,不时发言起哄。
哪怕仅是望着,也能体会到那异常热闹的气氛。
而当苏轼喊了一声江昭,几十位举子、贡士的目光立刻就移向了他,一脸的期许。
“子川,可赋诗作词否?”章衡起哄了一声。
这话一出,不少人闻声而起,也跟着起哄。
“江会元,可否作词一首?”
“来来来,作词赋兴。”
“子川,来一首!”
起哄之声,不绝于耳。
“好!”
气氛到位,江昭也来了兴致,起身大步走了过去。
有青衫贡士连忙往外走去,高声喊道:“江会元要赋诗作词啦!”
这道喊声一出,樊楼嘈杂的交谈声猛地一滞。
轰!
忽的,也不知是不是有瓷碗落地,嗡鸣声乍然而起。
“什么,淮左江郎要作词?”
“让我瞧一瞧!”
“哎呀,实在是大雅之事啊!”
一位位举子、贡士,齐齐往楼梯冲去。
有纨绔子弟猛地冲撞人,吼声震落梁上积尘:“让道!
不一会儿,江昭身边已然聚集了上百位举子、贡士,且尚有不少人正在赶来,亦有人自发的呼朋唤友,往上挤去凑热闹。
一时间,江昭特意包来庆贺的雅阁,已经挤满了人。
这可是淮左江郎作词啊!
几百人围着的中央,江昭身前两张桌子合成一张大的书案,苏轼扶桌,苏辙压纸,章衡持砚、曾巩研墨,曾布观词。
江昭左右踱步,走了十来步,心头已然有了决择。
别人是作词,他是选词!
执笔挥洒,落于丈馀宣纸,诗篇的第一句已经出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墨迹未落,又是落笔,曾布心头一惊,诵出诗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好!”
“好啊!”
“淮左江郎,名不虚传!”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两句诗一出,就知道这首诗篇起码是上乘水准。
特别是那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引得不少读书人心头振奋。
江昭微闭双目,似是沉思。
几百人,愣是静得没有半点异响。
几息,江昭再度泼墨挥毫。
一连好几句,引得人群骚动。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这是说读书艰难,也有点劝学的意思。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两句一出,就连四十馀岁的曾巩也为之叫好,自发的诵起了诗句。
有白发贡士捻断数根银须,老泪纵横:“四十载科场蹉跎,竟被少年郎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