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玄幻魔法>玉阙芳华录> 第五十六章 明清规偶迷津渡口,灵侍儿时逢混堂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六章 明清规偶迷津渡口,灵侍儿时逢混堂言(2 / 3)

家里哄着弟弟妹妹般温语和言,莺时作风。

室中的香炉缓缓升出烟雾,袅若纤云,淡如泻月,柔饶于席案间,隐去喧阗(tián),唯于宁时韶光。

崇政殿里,公西韫听李常德禀完,眉心微蹙:“皇后身上不好,向来不能大管六宫之事,全由贵妃代理。眼下又才生了秽事,正是治宫之时,皇祖母此举虽有意嘉誉贵妃贤德之心,但却失妥当。按说皇祖母深谙其理,应当不会下此旨意。”

李常德笑着道:“太皇太后心若明镜,颁下的懿旨定有个中道理。贵妃娘娘又素来淑贤,或是娘娘自己求来,也未可知。”

公西韫不作应言,凝神片刻,道:“你下去罢,传邓枭来。”

“是。”李常德应声退下。

不多时,邓枭便进去殿中,他跪下请安道:“奴才参加皇上。”

公西韫抬手让他起了身,问道:“朕此前命你查宫宴之事,进展如何了?”

邓枭躬身回道:“皇上恕罪,奴才无能,只收罗到几处线索,但每每欲有明目时,却倏然中断。”

公西韫沉吟半晌,自顾自叹了一声:“罢了,若有心之人不想让你查到,自会百密无失。此事便作罢吧。”

邓枭应后,他又悠悠向他望去,缓声道:“你还在东宫之时,朕便上书向先帝举荐了你。从司礼监的小小典簿到如今的朕亲封的东厂提督,一路青云,朕可从未亏待了你。”

邓枭心中微有浮动,不知皇帝此言为何意,恭声回道:“皇上于奴才恩如泰山,奴才时刻谨记心间,不敢忘怀。”

公西韫轻笑:“朕是重才之人,你能有今日之荣,也是你自己的功劳,倒也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你勤勉去斯,恪尽职守,朕自会封赏。”

自过了冬节,便离元日更近了些,六局司监也忙碌了起来,宫里渐渐有了些节日的喜庆之氛。但天也愈发冷了,今年的雪似乎格外的多,一场接着一场,绵绵无期般下着,竟丝毫未有要停的迹象。皇后体恤六宫,下旨加了各宫炭火的份例,分管内务的宫人遂将炭火更送得勤了些。但总有些宫人们尽心不到更言曰不愿尽心的地方,在这寒天寂日里,渐渐被纷扬的大雪隐埋了去。

兰若提着一筐的黑炭在积满雪的宫巷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脸上的泪痕已经被风吹得化成了两道淡淡的溪印,倒映在日光下显出斑驳的痕迹。

但她的泪却并不是为自己在惜薪司受的委屈,而是为了美人。宫里那些个见风倒向的奴才见美人得宠的时候,凡是得了些好物都巴巴儿地往绛茗轩送去,连着皇上和各宫送来的,库房都快堆不下了;而眼下瞧着美人失了皇嗣,皇上又是冷着,监司里克扣例银不说,衣食炭火也是越发敷衍着。

绛茗轩里的宫人们也罢了,生来便是捱苦的命,忍忍也还好些;只是可怜美人身子尚未大好,也要受这些苦。美人虽不是高门大户出身,好歹也是官家小姐,自小在家里被老爷夫人娇宠着养大的,何曾遭过这等罪?

兰若这样想着,免不了心里又是一阵难过。察觉到眼中有泪要流出,她赶忙忍了下去。一会儿就回去了,可不能悲悲切切,白又叫美人添了伤心。

许是黑炭粗重,又或是寒风刺骨,刮得面颊生疼,兰若只觉得今日的路格外漫长。她在雪里涉着,只觉两腿都走得酸疼,宫道却还没有看到尽头。怪道世人皆言,天下之大,莫过于紫禁城这座皇城。她心中微叹,实是吃不住力,转到一隅处暂歇了下来。

此间宁静得很,只余风雪呼转之音和兰若低低的喘息声。风仍是烈烈地嘶哮,袭来阵阵凉意,也将一席低谈卷入她的耳畔。

“每日的打炉烧水,顶着寒风一桶一桶地给送过去,凉了些还要挨马鬼子的骂,这样的日子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是一个宫女叹息的声音。

“再怎么着,也比咱们当年被分去冷宫的好。好歹饭能热乎的吃上一口,银子也能多拿上些,横竖我是知足了。”又有一道女声传来,应是一起做活的宫女。

兰若听着此话,看了看四周的场景,隔墙处是浣衣局,说话的声音应当是从浣衣局传出来的。她心念着怕美人受了冻,要赶快将炭火送回去,正好歇了歇腿上又生了些力,遂也无心再听二人之言,只起了身要离去。然而正欲走时,她却被接下来的话怔了住。

“唉,”说者发出一声嗟叹,“要说还是钟袖那小蹄子命好。当年咱们是一同进的宫,都是因家中万难没银子使才被派去了冷宫。她倒是好,被冷宫那老不死的太监拉着行不轨时正遇贵妃轿辇经过,得了贵妃怜悯,赐了那太监八十杖,打得人一命去了不算,又将钟袖分去了尚宫局。那可是宫里面除了高位主子们的宫殿外一等一的好去处啊。”说话的人口中满是羡慕之情。

而后又接着道:“这还不算,我听说啊,后来秀女们进宫后钟袖又被派去伺候了一个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