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周时间,贾岛就处于三管齐下的状态。
一边做《独自在海边的小镇》的后期,一边开始打电话组局,把上次《飓风营救》用的顺手的人约好,让大家别添加其他剧组,准备开始筹备《超体》。
顺便还在刷刷刷地勾选着优秀电视作品,让公司去买网络版权。
对贾岛来说,这些剧倒是也挺好选的。
优先选择自己听起来耳熟能详的,同时也偏经典佳作的那种。
比如《亮剑》,《新白娘子传奇》什么的,哦,还有六老师的《西游记》,同时《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也不能落下。
另外就是偏喜剧的那种下饭剧,什么《家有儿女》《武林外传》。
还有就是各种各样的偶象剧了。
这会儿的几乎所有视频网站都是盗版剧,基本没买家去花钱买剧,还要等10年政策监管加强,
各种剧的网络播放权才能大幅度涨价呢。
现在的电视剧网络播放权,单集几百块也不要惊讶,一般不错点的剧能卖个几千块就不错了。
能上万的,没有几部。
要知道,有《士兵突击》的带动,原班人马打造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在08年才卖了单集不到两万,那都破记录了。
现在的剧,整个一白菜价!
即使要买断,顶天了给你翻个倍,大多数影视公司也就同意了。
毕竟弄影视公司本来就是高风险行当,指不定哪天就倒闭了,谁还能赌未来网络播放权会不会涨啊,先活在当下最重要。
贾岛这边买剧,一部不错的剧能卖个几万十几万的样子,公司能卖得出手的剧归拢一下,说不定就能卖上百万了。
即使这是蚊子肉,也是一块值得人心动的蚊子肉了。
勾了两百多部电视剧,贾岛便将购买这些剧的任务下发下去了。
要求不高。
价格比市场价高一点的也是认的。
就一点,必须买断这些剧未来的网络播放权,
贾岛估摸着,有个三千万,怎么也能买下来了。
一本万利啊!
现在花出的三千万,未来只怕花三十亿都买不到这些剧。
这操作,其实就跟贾岛买小说的影视改编权似的。
自从《夸父》威尼斯拿到金狮,有了一笔钱之后,贾岛几乎每年都会买一批,大概二三十本小说的改编权。
反正最多也就十几万一部的样子。
花不了多少钱,未来却是潜力无限!
贾岛甚至专门找了那么几个员工,他们没有其他任务,每天就是看小说,什么奇点,靖江,
《人民文学》,《收获》,只要他们觉得合适改编的小说,就写下推荐语和对这部小说的概括,然后由贾岛每个季度抽出时间来审查一下,决定购买那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
贾岛选出来的小说后来不少都改编成了影视剧,
还有一些,没有改编,但贾岛觉得挺不错的,也收购下来了。
就当做原神的版权储备了。
全面向好莱坞巨头们看齐!
像华纳那些好莱坞六大,每一家,他们的剧本库里都躺着上万本蒙尘的剧本,等待着有缘人发掘。
典型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在华纳剧本库里一躺就是30年,后来才造就了查理兹·
赛隆的一个经典形象。
在贾岛忙碌的时候,钟莉芳也派人去和煤老板们再次对接了一下。
确定可以拿出近亿的资金后,公司早就过审了的《走西口》和《乔家大院》项目同时开始推进!
《走西口》,预计4000万成本,导演贾岛让公司找的前世这部剧的导演李三菱。男主角,贾岛实在看杜纯不顺眼,用的老乡邢家栋,女主,让吕一上阵,前世又不是没演过农村人。
反正资金是煤老板出的,亏了也不用太害怕。
在演员和角色差距不算太大的情况下,自然是能用自己公司的艺人就用自家公司的。
剧要是火了,公司也能从艺人身上抽成嘛。
《乔家大院》成本预计3000万,导演,这个剧男主公司内部是真没合适的,黄博是长相上最贴近的了,可是,他实在不适合演这种角色,黄博更适合小人物,演起地位比较高的人,总是会让人觉得出戏,还是用陈建兵拉倒,前世证明过的人,显然更保险一点。
6月25号。
《独自在海边的小镇》终于是成片了。
在提交审核的当天,贾岛带着高园园来到了公司的放映室。
打个响指,让工作人员开始放映拷贝。
高园园把椅子调整了一下,往左侧躺着,脑袋放在贾岛腿上,贾岛的手顺势放在了自己的七点钟位置,变身托碗天王,两人就这么安安静静地看着这部同样比较安静的片子。
待到演到周讯和杨蜜坐在船上垂钓的时候,影片结束,开始播放演职人员表。
演职人员表是白色的,背景是下着小雪的港湾景色。
那飘落的小雪,就象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