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8章 请看下集(1 / 2)

除了“审查”“巡场”两个玩法之外,最后一个玩法,也是整个游戏最内核的玩法,叫做“现场”

简单来说,游戏会让亚当真的出现在场景中,但,亚当不是演员,所以亚当自然不会按照剧本中的事情走。

比如,亚当会在便利店,看鲍勃三次拿错啤酒品牌之后,开玩笑的问,你说这些啤酒都是在哪里生产的?怎么都没看到过他们的工厂。

这个时候,游戏界面直接就是一个红色闪烁,紧接着,亚当潜在觉醒值一下就从刚才的3,冲到了50

由于之前铺垫的游戏中,亚当的觉醒值一直都很低的缘故,因此这一下子冒出来的50,以及突然发生的剧情变化。

数值的提升,背景音乐的切换,一下子就让整个游戏的紧张感爆发了出来。

【突发事件:目标偏离剧本】

【触发人物:亚当】

【当前对话:“你说这些啤酒都是在哪里生产的?怎么都没看到过他们的工厂。”】

对话框下方,是三个闪烁着微光的选项,旁边还有一个不断减少的倒计时——15秒。

【选项a:命令演员鲍勃回答:“它们是在大陆的密尔沃基市酿造的,那儿是啤酒之都!”】

【选项b:命令演员鲍勃回答:“哦这个,我只是个兼职,我也不太清楚,大概是镇上的某个地方吧。

【选项c:命令演员鲍勃回答:“先生,这可是我们海滨镇的骄傲!每一瓶都采用海文山顶的泉水酿造,是我们镇长爷爷的独家秘方,从不对外销售的!”】

其实如果从追求真实度的考虑来说的话。

哪怕真有这么一个“楚门的世界”现场,肯定也不会什么事情都让主角来做。

不过还是那句话,游戏不要过度追求真实。

而是要把玩家时时刻刻放到“冲突”的聚焦点,这第一个冲突的聚焦点,楚晨可是铺垫了很多东西的。

从审查的道具,再到巡场,最后到这个冲突。

怎么可能把这么重要的冲突节点让玩家置身事外?

事实上,苏小狸确实也一下就紧张起来了,因为在这选择弹出的同时,亚当的还在不断说话,游戏并没有像常规游戏那样停下来等玩家反应。

而是持续上压力。

苏小狸很快就因为错过了对话时机,直接失败了。

屏幕上还非常刻意的跳出了【失败】两个鲜红大字,一看就是在调侃只狼,不过给人的感觉却还挺合适的。

【任务失败:突发事件处理超时】

【评估:目标“亚当”的疑惑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其对世界的怀疑加深。】

【主管评语:你在干什么?睡着了吗?一个简单的临场问题都处理不好,如果收视率继续下跌,你就滚回家去吧!】

这一段的游戏画面结束之后,弹幕刷的飞起,一方面当然是主播的失利让观众们看了乐子,而对于看乐子这种事。

观众们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其次,则是对游戏的本身的讨论。

【这游戏真的有楚门的世界那种感觉了】

【讲道理,这波真不怪小狸,第一次遇到这种即时反应系统,肯定会手忙脚乱。】

【但这恰恰是这游戏的牛逼之处啊!代入感太强了,你就是那个坐在监控室里的导演,现场出了状况,演员懵了,你必须立刻给出指示!】

一款游戏好不好玩。

这其实是一个很难主观去判断的东西。

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依据。

其核心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否有代入感。

这个代入感,也有门槛,越是贴近生活,越大众的东西越有代入感,比如刚才说的在丧尸世界的医院遇到穿白丝的被捆绑起来的丧尸护士,这个就很容易产生画面感。

虽然这个场景,谁也没在现实中见过。

可你要说,在中古世界某个昏暗的酒馆里,一个名叫“巴托里·冯·施坦因”的矮人,让你去寻找“格拉摩根伯爵”丢失的“祖传银杯”

这种场景的代入感,就比较低了。

巴托里是谁?格拉摩根伯爵又跟他什么关系?一个银杯子,丢了就丢了呗。

这种建立在异世界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人物关系上的任务,对于没有文化背景熏陶的玩家来说,天然就隔着一层。

它无法在第一时间,调动起玩家最基本的情感共鸣。

而情感共鸣,正是代入感的基石。

这也是楚晨选择《楚门的世界》这个题材的原因。

它足够大众,足够贴近生活,所有人都能轻易理解“一个生活在巨大片场里的普通人”这个核心设定。

这种理解,就是代入感的开始。

在这种相对轻易的代入感之上,是一套可以循环往复且有趣的玩法。

所谓循环往复,可以是升级打怪的磨刀石理论,也可以是pvp游戏中的每一次胜利,也可以是休闲种田游戏的不断收获。

而在《亚当的世界》这个游戏中,这个循环就是刚才玩家需要做的三个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