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垠河微笑:“倒没有什么想的,在美国下馆子太贵,真不如自己买了菜回家做。骁波,你不是想要买一顶绒线帽吗,商场里那顶。”
王骁波笑道:“对对对,好,就买那顶。你记得我们邻居那个印度人吗,整天包着头的那个,看起来好威风,我也不能输给他。”
且说大林回到宿舍后,第一时间掏出王骁波的稿子读起来,这一度又是一种震撼性的体验。
这种震撼和先前看李垠河的专着不同,读李博士的作品,他心中其实是很不能接受的,毕竟那些观点和自己以前所受的教育格格不入,但理智告诉自己应该保持尊重。
王骁波的散文的论点都是自己能够理解的,很容易递就把你带进去,然后一点点把你的思维引到爪哇国里去。
比如说起传统文化的格物,王骁波就发出疯狂嘲笑,说,你对着水井格物,对着竹子格物,最后又能够格到什么。说到底,还是要用理科的思维来解析解释一切,世界总归是科学的。
除了这些,里面的内容也非常有趣,再配上王骁波风趣幽默的笔触,读起来却是一种享受。比如,稿子里说到他在乡下插队的时候,老乡吃红薯,吃得不停放屁。提到洪水泛滥,往日窄小的河流忽然变宽,河面竟有几公里……
不觉中,大林看到凌晨。
次日,他兴冲冲地拿着稿子找到孙朝阳:“约到稿子了,读完了。”
孙朝阳笑问:“感觉怎么样?”
大林:“很震撼的,王骁波用理科思维来写散文,简直就是……国内还没有人这么写过。”
孙朝阳:“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怎么样,很舒服吧,思维的乐趣很令人愉快。”
大林:“愉快,愉快,相当地愉快。”
孙朝阳:“就用《思维的乐趣》做王骁波这个专栏的题目吧。能红的,大林,只要王骁波这个系列散文一红,你也算是做出重大贡献。”
大林犹豫了片刻,说:“其实,如果单纯追求轰动效应,李垠河博士的文章更好,要不要也约个稿?”
孙朝阳变色:“冷静点,我还不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