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9章 团聚(1 / 2)

归国之前还有一件事情要做,搬家。

在东京住了快一年,家里也添置了很多东西,都需要搬走。

孙朝阳所住的公寓是新潮社的,现在回国,房子也要还给人家,那么多东西怎么办呢?简单,搬去自己名下的一套房子里去,他在涩谷有一套大平层。

大平层因为面积大,总价高,不好交易,不是好的投资。但这套房子孙朝阳是买来自住的,也没想过卖。

等折腾了几日,夫妻俩终于带着大包小包上了回北京的飞机。

孙朝阳照例在飞机起飞阶段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被拍醒,耳边传来何情欢喜的声音:“朝阳,要到了。”

孙朝阳睁开眼睛朝窗户外看去,远方是北京城,四四方方,和棋盘格子一般。顿时清醒过来:“终于要回家了,还真想家里人啊!”

有个孕妇确实要万分小心,孙朝阳是等到所有人都下飞机了,才扶着何情出了舱,然后慢慢地朝关口走去。

过关又是一通折腾,等到了取托运行李处,堆成小山似的行李箱让他脑袋发胀。没办法,只能将那些玩意儿拢在一起,艰难地朝外面推。

四个老人都等在外面,看到他们,同时高喊:“朝阳朝阳”“情情情情!”

孙朝阳老爹还好,依旧是壮实如牛的模样,但母亲的头发却白了些,眼角的皱纹更深。以前的人们因为要辛苦劳作,老得也快,特别是妇女,一过四十岁,就急剧衰老。

握母亲温暖粗糙的手,孙朝阳心中又是高兴,又是难过:“妈,我回来了,想我没有?”

孙爸爸在旁边喝道:“想你个屁,你妈想的是她的大孙子。”

杨月娥:“对对对,我想何情。”她欣喜地看着何情的肚子:“这么大了,要生了啊。”

何情已经和父母抱成了一团,何水生竟然还哭了起来。

老孙撇嘴:“这个知识分子就是矫情,子女回来是好事,应该笑才对,他偏偏要哭,偏偏要煞风景,神经病嘛!”

“你!”何水生怒视孙永富,欲要发作。孙朝阳忙问他们现在钓鱼没有,收获如何。

何妈妈笑道:“收获颇丰,朝阳你不知道,这两个老头太不像话了,开着车乱跑,过年的时候都跑到杨柳青去了。天寒地冻的,也钓不到什么,就买了一大堆鞭炮回来。”

众人扶着何情,带着行李上了车。车是从老蒋那里借的海狮面包,家里的帕杰罗太小。

从头到尾,何妈妈都在说两个老头的笑话。道:“他们去杨柳青吧,买点年画回来也可以理解,谁料二人却装了一车鞭炮,沿路放,还把老乡家的牛给惊了,赔了钱。问他们怎么回事,说是看了冯骥才的小说《炮打双灯》,心痒了,索性买了许多炮仗。”

《炮打双灯》是冯骥年前发表在《人民文学》的一个短篇,说的是主角本是个卖年画的。一天去赶大集,看到一个卖鞭炮的姑娘,心生爱慕。后来才知道,姑娘是杨柳青制炮名家。为了追求姑娘,小伙子开始研究鞭炮,制作出女家的绝技炮打双灯,最后把手给崩成了残废。

但他的诚心还是感动了姑娘,有情人终成眷属。

八六年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顶峰,真是名家如云,名作如雨。

何妈妈精神状态不错,竟有点话痨的意思,整个人看起来也很柔和,不像孙朝阳刚认识她的时候,那么刚强和咄咄逼人。

“终于回家了!”孙朝阳一声欢呼,直接倒在床上。

何情笑道:“住东京和住北京不都一样,你怎么高兴成这样?”

孙朝阳:“还是有区别的,这里才是家啊。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现在马上又要多一个孩子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舒服。”

正在这个时候,杨月娥在外面喊:“吃饭了,吃饭了。”

折腾了一气,夜幕已经低垂。

“好吃,好吃。”孙朝阳挥动着筷子,不住去夹回锅肉,吃得嘴角的油水都渍了出来。就这样还不解恨,筷子又伸向水煮牛肉。

这顿晚饭是孙妈妈和何妈妈共同完成的,是川菜和江浙菜组合。

何情夹了一片肴肉放在龙井茶里烫热,然后放进嘴里小口地咬着。虽然吃相温柔,但表情却是无比的享受。桌上一盘炒青虾和一盘秃黄油拌面都被她彻底消灭。

孙妈妈好奇:“看把孩子饿得,我看东京也不怎么样。”

孙朝阳:“对,是不怎么样。”

为了迎接他们回家,何妈妈开了一瓶黄酒,煮热了,里面还搁了冰糖枸杞菊花什么的,对孙朝阳父子来说,喝起来不太过瘾,后来又开了一瓶泸州老窖。

大家边吃边聊在东京的事儿,当孙永富听儿子说在东京,有钱人住塔楼,穷人才住一户建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