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可以吗?”她问。
“……可以。”
他回头看了眼画板稍微犹豫了一瞬,但还是答应了。
或许确实像老管家所说,在三楼自己最熟悉的环境,默蓝先生要自然许多。不仅不会躲躲闪闪,甚至还能主动引出话题,和她聊上两句。
机器人始终不远不近地跟着她们,一路走,一路清理灰尘。
这其实是一款比较旧的型号了,即便是江洄家里的家政机器人都要更加先进,并且具有更好的互动功能。
此外,清水别墅占地面积不小,却没有安装AI系统,甚至连监控都没有。这在习惯了AI无处不在的江洄看来,有些令人在意。
大概是担心隐私泄露吧。
她想,现在还是有一部分人对过分的生活智能化持有怀疑的。尤其近年不断有人工智能觉醒的风波。抱有一定警惕心也是理所当然。
但是该做的建议还是得说。
“您或许可以在走廊的转角放几个监控摄像头,这样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好说话的默蓝先生却难得坚决拒绝了。
“不,”他皱眉说,“很抱歉,我不希望我的家变成那样。我在这里住了好几年,一直很安全。你不用太担心报纸上的事。”
江洄微妙地沉默了。
一般死得快的炮灰都喜欢这么说。
不过她也没有勉强他。
毕竟就连雇佣保镖的决定都是莫里斯家族施压、老管家老泪纵横地相求,他才勉为其难答应的。
如果不是默蓝先生足够挑剔,并且再三声明只接受Beta,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江洄,而是某个九区调来的现役Alpha军官了。
江洄对于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还是很慎重的,并不想开头就得罪雇主。
因此她只是笑了笑:“好吧,我相信您。”
“但也请您相信我,”她望向默蓝先生,认真地和他商量,“如果后面发生意外,希望您可以支持我的决定。”
默蓝先生略思索了须臾,低声答应下来:“我会的。”
江洄对他的笑容就真诚多了:“谢谢配合。”
接下来又去看了默蓝先生的卧室——没什么特别,装修风格和清水别墅如出一辙的典雅复古,卧室里也没有可藏人的死角。
唯独一点。
露台正对着作家的花园。
反言之,作家完全可以在他家用望远镜或是无人机,透过露台监视到默蓝先生的一举一动。
甚至可以直接狙击。
不过,根据前三则案例,这大概是个有恶趣味的凶手,并不完全为了杀人而杀。总喜欢把死亡场景布置成一场喧哗的戏剧。
狙击这种干脆利落的方式可能性不大。
默蓝先生见她若有所思地转身离开,慢一拍地跟在她身后,问她:“还有什么需要看的吗?”
“这栋房子里有密道吗?”
他:“没有。”
“您确定?”
“是的,我搬进来前已经找人看过了。墙也都是实心的,没有夹层。还有各种鉴定,结果也都显示绿色。”
江洄上过相关方面的课程。
这种鉴定可以有效防止住一段时间后突然在墙里面发现尸体。对二区这些贵族的房子,尤其适用。
“那暂时没有问题了。”
她对着默蓝先生颔首,表示自己就不继续打扰他独处了。
“不打扰,是我麻烦你了。”
默蓝先生送她下楼梯,然后转身回画室。
机器人没有和江洄一起离开,反而重新倒了杯红茶把之前那杯换掉了。它等着默蓝先生抿了一口,示意它没有问题,才默默关门离开。
江洄站在楼梯拐角收回视线,慢悠悠下了楼。
她一个人坐在房间无所事事,干脆趁空把自己的掌纹录入脉冲手枪。这样,这把手枪才算正式属于她的了。
兴致勃勃把枪拆了又装,直到晚间老管家才来敲门,请她出去用晚餐。
用过晚餐,江洄正要回房间,却被默蓝先生突然叫住。
“或许——”
“您愿意赏脸看一看我写的诗?”他望着江洄,犹豫地轻声发出了邀请。
江洄面不改色,笑吟吟答:“乐意之至。”
尽管她怀疑自己这次依然会听不懂他要表达什么。
但她想,作为一个优秀的保镖,除了雇主的身体安全,心理安全也是她要义不容辞守护的。
忧伤的诗在默蓝先生的身体里静静燃烧了两天。
第三天。
江洄举着黑伞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为默蓝先生打开了车门。
默蓝先生捧着一束洁白的百合踏入寂静的悼亡会。
一群人与他简单寒暄了两句就各自散开。
不多时,又一个人走来,向默蓝先生伸出了手。他说,他是一名作家,就住在清水别墅附近。
“是吗?”默蓝先生冷淡简短地回应了一句。
就没有然后了。
他并不递出手,也不愿意与他寒暄。
偏开脸时,面部棱角似乎也锐利许多,丝毫不像家里那个不善言辞但性格温和的默蓝先生,反而更接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