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在海军陆战队基地调研时,霍成看到了不少令他印象深刻的场景。
现代军队最基础的战术单位,比如火力小组、战斗班组等概念,成了霍成设计战法的基础。
一个班组,不仅仅是十几个士兵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具备侦察、火力、突击、支援等多种功能,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的有机整体。
当然,霍成也清醒地认识到,完全照搬后世的战术体系是不现实的。
这个时代的火绳枪和火銃等,即使经过了他的改良,也是射速缓慢、装填繁琐,近战能力几乎为零。
一旦被敌人——尤其是骑兵——突入近身,纯火枪部队將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霍成自己琢磨出了一套以火銃手为核心攻击输出、冷兵器部队协同保护与近战的配合型战法。
以后等火器装备彻底改良並且產能充足后,再向纯火器作战过渡。
只是,霍成毕竟缺乏实战经验,所有一切都还是“纸上谈兵”。因此,他需要陈魁、张大顺等人的协助。
陈魁、张大顺等人本来就是大明官军出身,对於冷兵器陆战方面绝对要比霍成专业。
於是乎,看到了霍成提出的新战法后,陈魁立即找来了张大顺、胡广恩以及等一批身经百战的老將,一起商討。
所有人到齐后,霍成將自己关於“班组”协同作战的想法,用最通俗的语言向这些老將们进行了解释。
一干人都有著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就理解了霍成的意思,同时也敏锐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这倒是个新鲜打法。”张大顺摸著下巴,若有所思,“以往咱们打仗,都是弓手一波,銃手一波,刀盾手再一波往上冲。混在一块儿,不会乱套吗?”
“只要操练得当,非但不会乱,反而能互补长短,威力倍增!”胡广恩说道,“火銃手装填时,最怕敌人冲脸。若有长矛手在前结阵,刀盾手在侧翼护卫,他们便可安心装填射击。”
就这样,经过一番激烈的討论和推演,一套融合了霍成超前理念与陈魁等人实战经验的全新战术单位——十人製作战班组,正式诞生。
这个班组的构成,充分体现了“步炮协同”思想的延伸——即不同兵种在最小单位內的有机结合。
一个標准的作战班组,由十人组成。
首先是三名火銃手。
这三人装备了標准化的改良火銃,是班组的核心攻击输出,负责远程火力压制。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然后是两名长矛手。
长矛手装备接近一丈长的精钢长矛,他们的任务是在火枪手射击的间隙,结成紧密的矛阵,抵御敌军,尤其是骑兵的衝击,为火枪手爭取宝贵的装填时间。
接下来,是四名刀盾手。
他们装备有新式钢刀和轻便的圆盾,他们是班组的重要防卫力量,负责保护班组的两翼,並可以在关键时刻冲入敌阵,攻击敌人。
最后,班组设一名班长,由经验最丰富的老兵担任,负责指挥协调。
商討完毕后,陈魁拍了板:“就这么搞!”
於是很快,组建火器营的命令传遍了黑鯊岛、龙涎岛以及所有其他陈魁势力控制的岛屿。
接著,一场选拔隨即展开。
这场选拔相当严格,霍成参考了上辈子他所了解的海军陆战队选拔经验,结合现有的条件,从体能到心理素质等等,展开了全方位考察。
最终,三百名精挑细选出来的士卒,被选拔进了未来最精锐的火器营。
这些士卒当中,有跟隨陈魁多年的黑鯊岛老弟兄,也有在龙涎岛之战中表现英勇、並被成功“归化”的前黑旗军悍卒。
这支部队,將成为霍成手中一把足以撕开旧时代帷幕的锋利尖刀。
当然,先锋火器营的组建,只是霍成宏大军事改革蓝图的第一步。
有了精良的武器和精锐的士卒,接下来最关键的,便是如何將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霍成深知,乌合之眾,哪怕手持利器,也终究是乌合之眾。
他要打造的,是一支纪律严明、战术先进的近代化军队。
为此,他再次將自己关进了守备府。这一次,他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冰冷的机械图纸,而是军队的组织架构与战术条令。
首先,霍成把这支部队正式命名为“先锋火器营”,並且废除了原来那套沿袭自明军和海盗、混乱不堪的“营”、“哨”、“队”等称谓,完全採用现代军队的管理。
设置一名营长和一名教导员,下辖三个连,之后就是班排单位。
一个班有十个人,是最小的作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