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窃蓝> chapter0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chapter01(1 / 4)

《窃蓝》

文/明开夜合

2025.10.10

/

「你是我师出无名的春天。」

/

chapter01

蓝烟收到一份加急委托。

民间收藏家汤望芗老先生送来一封破损家书,点名请蓝烟帮忙修复。

汤先生当年在外求医,病中苦痛,全赖母亲的家书支撑。几次搬家,旧照书信遗失殆尽,前些天整理老屋,竟发现一封尚存。

母亲去世已逾二十年,汤先生称,此封家书对他而言,价值连城,千金不换。

书信病害不严重,残缺、折痕、虫蛀和霉斑各有几处,修复难度不算高,唯一难点是工作室没有合适补料——缮兰斋主做书画修复和装裱,常备各类宣纸,但这封信是拿碳素墨水,写在了南城大学的信纸上。

落款时间是1990年,倘能找到同一时期的同种信纸做补料,是最好不过。

/

“呼——”蓝骏文朝旧行李箱的密码锁上吹了一口气,浮尘四散。

蓝烟差点被呛,别过脸去,以手作扇,扇了扇风。

“你奶奶所有往来的信件都在这里面了。”蓝骏文伸手一拍,颇具几分豪情。

然而这豪情没持续两分钟,蓝骏文把密码拨到“000”试了试,没能打开,“123”、“666”、“888”、“999”都试过一遍,最后只能尴尬一笑:“……还是直接拆吧。”

蓝烟去厨房绞来一张湿毛巾,擦去行李箱表面灰尘。

蓝骏文锤子、起子、镊子、剪子、钳子轮番上阵,总算成功拆除。

拉开拉链,平摊行李箱,一股闷朽刺激的塑胶味扑面而来,大约是因为箱子里用来粘黏夹层的胶水老化严重。

所幸书信都还保存完整,一捆一捆拿棉绳扎得整整齐齐。

蓝烟奶奶以前是高中语文老师,书信都为朋友或学生所寄。

信封上邮戳、寄信地址齐备,只需筛选八十到九十年代左右,从大学寄来的即可。

两人蹲在地上,一封封看过去。

蓝骏文说:“你奶奶过世的时候,让我把这些都烧了。我觉得烧了可惜,一直留着,总怕她会怪我。不过还好没烧,现在还能帮得上你……”

蓝烟不知道应该怎么接话,只是闷头挑信。

亲人与朋友之间的沟通,也是一门用进废退的技能,她和父亲已经很久不曾深入交流,以至于碰上这样稍显交心的对话,在她这里只有无所适从的生疏。

所幸蓝骏文也并不是情感外露的人。

这一点父女两人几乎一模一样。

一扎拆完,蓝骏文再拿起一扎,解开捆绑的棉绳,他似有所感,忽然说道:“我们这样蹲着拣信,像不像你小时候……”

他话音戛然而止,可能意识到“小时候”在蓝烟这里是个禁词。

蓝烟知道蓝骏文想到了什么。

小时候不远处公园里常有人摆摊卖旧书,周末蓝骏文不上班,全权负责带她,就会把她领到摊子那儿去。久了摊主都跟他俩熟了,还会友情提供两个小马扎,她坐在小马扎上挑书,可以一整个下午不挪窝。

她对旧东西的喜欢可能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蓝烟更加的不作声。

蓝骏文也不说话了。

沉默里,只有信封被拿起、放下的声音,空气里一股木质素经年累月分解,混杂了灰尘,以及微生物活动代谢之后的霉酸味。

最后,两人根据信封上的信息,找出来五封符合要求的,转移到书桌上,预备拆开细看。

门口处忽然传来开门声,下一瞬,响起梁晓夏轻柔的声音:“咦——烟烟回来了?”

黄昏的寂静被打破。

蓝烟一顿,稍将声音抬高,应道:“阿姨。”

一沓欢快的脚步声朝着书房靠近,梁晓夏出现在门口,笑眯眯地倚住门框,“烟烟今天怎么有空回来啦?”她或许回家之前去过生鲜超市,手里拎着保水的袋子,里面一条活鱼不时弹跳。

梁晓夏是蓝烟的继母——不够准确,因为蓝骏文和梁晓夏在一起已逾十年,但始终没有领过证。不知是出于成年人的理性考虑,还是笃信感情纯粹,就无须一纸证书做担保。

蓝烟淡笑答道:“缺一点补料,回来找一下。”

“那忙着回去吗?今晚就在家里休息吧!我来做晚饭……”梁晓夏举起手里的袋子,“我买了活鱼,我们煎鱼吃!”

蓝烟面对梁晓夏,时常情绪复杂。

因为梁晓夏不是刻板印象里的“恶毒后母”,相反真诚乐观,积极热情,又不乏某种恰到好处的童真。总而言之,非常可爱。

是她哪怕叠加了苛求父亲守忠而不得的失望、对家庭被陌生人闯入的排斥……各种负面情绪之后,依然不得不承认的可爱。

蓝骏文喜欢这样的梁晓夏,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年在微妙的对抗状态中,蓝烟几乎认命地承认了这一点,这也开启了她旷日持久的自厌与愧疚——因为这样,好像她也跟蓝骏文一样,背叛了她因病早逝的妈妈。

所以高中毕业,蓝烟跑去了北城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