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没钱还怎么当崇祯> 第26章 东林、阉党,得比赛献忠才好!(求收藏,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东林、阉党,得比赛献忠才好!(求收藏,求月票)(1 / 2)

天启七年十月二十四日,文华殿里飘着淡淡的檀香味。朱由检坐在御案后头批折子,身上是件素色常服,手边搁着个黄花梨木的保温杯,里头的茶水还冒着热气。

殿门轻轻一响,司礼监秉笔太监徐应元弓着身子进来,身后跟着个穿青布直裰的老者。那老者头发胡子都白了,腰杆却挺得笔直,走到御前便拜:“老臣孙承宗,叩见陛下。“

“先生起来说话。“崇祯声音温和,“赐座。“

徐应元忙搬来个锦墩,孙承宗谢了恩,半边屁股挨着坐下,眼睛始终看着地面。

崇祯细细打量着这位皇兄的先生。比起记忆里的模样,孙承宗更显老了,可眉宇间那股刚强劲儿一点没变。上辈子他一直以为这人是东林党魁,后来才晓得,不过是因为主持公道被人当作东林罢了。真正的东林头面人物,反倒不愿与他为伍。

许是这真君子在场,那些假君子就藏不住了吧?

“先生可知朕今日为何单叫你来?“崇祯开门见山。

孙承宗略一沉吟,坦然道:“老臣愚钝,不敢妄测圣意。“

崇祯轻轻一笑,手指敲着桌面:“先生不必拘礼。朕今日就想听听,先生对前阵子蓟镇那仗怎么看。“

孙承宗抬起头,目光炯炯:“陛下亲征,击退束不的,收复大宁,确是壮举。只是“他顿了顿,“老臣斗胆说一句,杀伐太重,只怕要把喀喇沁各部彻底推到建州那边去。“

崇祯眼中精光一闪:“先生觉得该怀柔?“

“恩威并施,方为上策。“孙承宗声音沉稳,“喀喇沁虽桀骜,若能以市赏羁縻,或可为我所用,共抗建州。“

“先生这话差了。“崇祯摇头,语气冷了下来,“赏永远不如罚有用,金子永远不如刀子好使!大明能给朵颜、喀喇沁的,无非是些市赏;建州能给他们的,是灭族之祸!朕这回若不趁势端了大宁,来日他们就会给建州带路,绕过蓟镇直扑京城!

孙承宗一怔,眉头微皱。他虽知蒙古人反复无常,心里还存着“以夷制夷“的念头。崇祯这话,却是一点幻想都不留。

“先生可知喀喇沁近年行径?“崇祯冷笑,“他们连林丹汗都能卖,还不是谁刀子硬就跟谁走?朕不屠大宁,难道等着他们引建州铁骑南下?“

孙承宗默然。蒙古人确实只认强权,林丹汗手握北元正统,照样被喀喇沁背叛,大明又凭什么让人家冒死效忠?

只是这小皇帝的杀心,也忒重了些。

崇祯见他沉默,语气缓了缓:“不单蒙古,朝鲜也靠不住。任他们往日多感念大明,如今在建州刀口下,只能低头。若还有朝鲜人念着我大明恩情“他目光如剑,“也得等我明军登陆,把他们的国王&039;请&039;到海岛上&039;护着&039;之后!

孙承宗心头一震,这小皇帝连朝鲜国王的主意都打?

“先生可知我大明要如何振作?“崇祯忽然自问自答,“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他猛地起身,走到挂着的《九边十三镇舆图》前,手指重重划过蓟镇、宣府、大同:“九边十三镇五十九万兵,要是都能吃饱穿暖,平辽算什么难事?可朕在蓟镇见着的,是饿着肚子守长城的兵!这样的兵,别说平辽,自己都快反了!“

孙承宗面色凝重。边军苦处他何尝不知?可朝廷库里早就空了,哪来的银子补饷?

崇祯看出他的心思,冷笑道:“先生是不是想着,朝廷没钱?“

孙承宗苦笑:“陛下明鉴。太仓岁入不过六百万,九边年需饷银八百多万,这还不算京营、锦衣卫及各镇兵马“

“所以!“崇祯猛地打断,心里一股火直窜上来,眼前闪过上辈子的事。那会儿他扫清阉党,以为天下太平了,结果呢?那帮东林君子把持朝政,一说到钱个个哭穷!江南的税一文不肯多交,还骂他与民争利!最后苦的是谁?是他这个皇帝!是九边饿肚子的兵!是陕西活不下去的百姓!

欺天了!崇祯在心里狠狠啐了一口。天启末年阉党独大是不假,把朝局搞得乌烟瘴气,可前世东林独大又好到哪去?不过是换一帮人祸害江山!

他忽然明白了:独大的阉党不行,独大的东林也不行。底下人得分帮分派,互相撕咬,比赛着给朕献忠,比赛着给朕弄钱,朕才能坐稳这江山!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心术!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孙承宗,声音斩钉截铁:“九边不满饷之前,别谈什么平辽!更别往沉阳凑热闹!“手指重重戳在锦州位置上,“辽镇,守好现有地盘就行!“

孙承宗愣住了。皇帝这话,分明是要收缩防线,连锦州都要放弃?

难道皇上赞同王在晋那套?

静了片刻,崇祯忽然转开话头:“先生可知,这饷银要从哪里来?“

孙承宗想了想:“清丈田亩,追缴欠赋;整顿盐课,严查走私;裁撤冗官,节用爱民“

“先生说的都是老生常谈。“崇祯摇头,“这些事,谁来做?靠谁来做?“

孙承宗怔住了。

“先生是君子,君子不党。“崇祯盯着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