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发出例行催促前,她计算出了一套可行的补充方案。
她将最终锁定的子体坐标、以及基于伪父数据推导出的【链式能量湮灭】警告和对应的安全建议,打包在一起,上传给了系统。
她没有直接质疑系统,而是以“补充数据分析结果”的形式,将问题抛了回去。
上传完毕。
房间内陷入一片寂静。
只有屏幕上的数据无声滚动。
林秀能感觉到,无形的扫描再次聚焦在她身上,比之前更加深入,仿佛要剖析她产生这个“补充分析”的每一个思维过程。
几分钟后,系统冰冷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数据已接收。坐标确认。链式能量湮灭风险]及[安全建议]已录入数据库。此风险此前未被标准扫描协议检测出,感谢你的贡献。”
屏幕显示,阿娣的维生舱旁,又多了两只看似更精密的机械臂,开始进行某种温和的能量按摩,以促进修复液吸收。
林秀心中稍稍一松。系统承认了补充数据,提升了危险等级,并增加了奖励。这至少表明,在“守则”框架内,贡献确实能得到回报。
但系统那句“此前未被标准扫描协议检测出”,是实话,还是一种程序化的掩饰?
她不得而知。
“下一个任务:基于已定位坐标,设计一套[低介入式观察方案],持续监控[清道夫]子体的孵化行为,并记录其能量湮灭临界点参数。任务时限:72标准时。”
新的任务指令下达,更加复杂,耗时更长,而且明显是在利用她发现的特性进行进一步的危险数据采集。
果然,贡献意味着更重的任务。
“接受任务。”林秀平静地回应。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她再次将意识沉入工作,开始构思观察方案。
在这个冰冷的星辰齿轮前哨站里,生存与拯救的代价,正清晰地、一点一滴地显现出来。
她用自己的谨慎与额外的努力,为阿娣换来了多一丝的生机,也为自己换来了更危险的任务。
这条路,注定艰难。
但她目光扫过屏幕上阿娣安睡的容颜,眼神再次变得坚定。
无论代价如何,她都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