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十几岁的江夏恬,回想起妈妈骂爸爸的场景,依然会觉着心惊肉跳。
幸好爸爸从来不动手,一直是沉默挨骂,只有妈妈说他出轨,说他在外面有别的女人时,爸爸才会反驳说没有。
爸爸的好兄弟,当初和爸爸一起下海经商做外贸生意,在外面待了没两年,吃喝嫖赌样样不漏,以为能瞒老婆一辈子,结果几年后东窗事发,后面夫妻俩闹离婚,闹得很难看。
妈妈的想法是近墨者黑,爸爸好兄弟不是个东西,爸爸绝对跟着学坏了。
爸爸好兄弟出轨闹离婚期间,她隐约记得外公外婆说什么得亏爸爸和他那个好兄弟割席了,不然也要沾惹一身腥臭。
爸爸回说根本不是好兄弟。
是那个人一厢情愿。
妈妈哪听得进去这些话,只一味怀疑爸爸,臭骂爸爸,那段时间骂得尤其凶。
现在想想,妈妈闹离婚却不想真离婚,爸爸也从不答应离婚……这对夫妻是不是故意演戏给他们女儿看?
到了书店外,江夏恬才从爸爸妈妈感情问题中抽离出来。
去书店挑书。
夏琴见女儿开始挑书:“恬恬,这些书你看不懂,小孩子看的书在那里,看见那边儿童两个字没有?那边的书才是专门给小孩子看的。”
“我就要看这里的书,妈妈帮我拿那本书。”江夏恬指着一本自己够不到的书。
夏琴:“看着不像好书。”
“妈妈不给我买,我就用自己的钱买。”江夏恬从兜里掏出十块钱。
她从小有钱,现在才五岁,就有个装了几千块钱的铁盒,没有上锁。
早上妈妈洗漱的时候,她偷溜去找铁盒,真给找到了。
经过许多年,装钱的铁盒早成了装金饰的保险箱,但位置一直没变,就在大衣柜的角落里。
爸爸去世后,她家没有家道中落,爸爸从前赚的钱除了一部分交给妈妈花,剩下的都会交给外婆打理。
外婆现在也没上班,不过有在做事,做着让钱生钱的事。
在她看来,外公外婆有钱,离不开外婆会理财的原因,所以爸爸才放心把钱交给外婆。
她明明是人人歆羡的开局,最后却家破人亡,成了没有父母的孤儿。
夏琴听女儿要自己付钱,就不干涉女儿买什么书了,帮女儿把书拿过来:“那你用自己的钱买好了,你什么时候拿的钱,身上带了多少钱?”
“妈妈,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出门在外肯定要带钱的呀,这样妈妈忘记拿钱,我就能付钱了,今天带了一百块钱出门。”她时不时强调自己不是小孩子,算是给妈妈一个心理准备。
她不打算瞒着妈妈未来会发生的事情,然而现在不能说。
因为爸爸妈妈的感情状况没发生改变,依旧和恩爱夫妻没半毛钱关系,这种情况下,说了一点用没有。
能说出口的情况只有两种,一种是爸爸妈妈感情和睦,爸爸回家了。
另外一种就是妈妈心里真的没有爸爸了。
两种都难实现,让爸爸回家或许是件容易的事,让爸爸妈妈感情和睦,实在太困难。
让妈妈心里不再有爸爸,同样难实现,不过她还是准备往第二种方向努力。
时不时说爸爸几句坏话,再由自己给妈妈安全感。
她这辈子要黏妈妈,初中也不上住宿学校了,要离家很近的学校,和小学幼儿园一样,每天都能回家。
夏琴捏捏女儿的脸:“这么靠谱的?”
“嗯!我比爸爸靠谱!”
“确实比你爸爸靠谱多了。”
...
江夏恬挑了六本书,其中两本是杂志,里面的故事比较短,适合睡前一口气读完。
最后买书钱还是由妈妈结的,没用她的钱。
“妈妈,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在附近逛逛,吃完饭回家。”她指定这个书店另有目的。
“行吧,等妈妈先把书放好。”
放完书,母女俩闲逛。
更仔细说是江夏恬抓着妈妈的手,看似漫无目的往前走。
夏琴随着女儿闲逛,走着走着感觉不对劲,拉住女儿:“怎么越走越偏了,不要进这种小巷子。”
“我要吃那个。”幸好李阿姨的小店已经在能看见的地方了。
李阿姨是知理的妈妈。
“不要去那种地方吃东西,吃坏肚子怎么办?”夏琴看到老旧又窄小的店面,实在没好印象。
江夏恬庆幸她们离小店有一段距离,李阿姨听不见她们的话:“妈妈,你想不想气爸爸?”
“和你爸爸有什么关系?为了气别人而伤害自己是傻瓜才会做的事。”
江夏恬在心里说妈妈是傻瓜,知道不能伤害自己,最后却自杀身亡:“没有啊,我说的气爸爸是有我们的秘密基地,以后离家出走就到这里吃东西。
妈妈,吃一次吧,没有拉肚子的话,爸爸回家,我们就跑这里来吃东西,不告诉爸爸我们去哪了。”
“妈妈有说过要离家出走吗?而且我们的家,我们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该走的是你爸,天天不着家,干脆别回来算了。”夏琴越想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