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客,再去公厨吃就不方便了,于是陈良卿让小吏将食案送来,请谢濯与薛明窈留下共进午食。
薛明窈等这个机会很久了,她看了谢濯一眼,对陈良卿道:“谢将军戴着面具吃饭多有不便,若摘下面具,恐又因脸上红疹而觉尴尬,不如你我去别处,让谢将军独自用膳,兴许能自在些。”
“在下思虑不周,郡主有心了。”陈良卿依旧是温而有礼的语气,转而问谢濯,“谢将军意下如何?”
“就依郡主的意思吧。”谢濯道。
薛明窈与陈良卿去时,隐约觉得谢濯冲她冷笑了一下。
因他戴着面具,那冷笑看得不真切,但他这句简短冷漠的回答,已足够让薛明窈感到他的不悦。
奇怪,他有什么不满的?
她贴心地替他着想,帮他说出来难言之隐,他不仅不表示感激,还如此地没好气。
怪人一个,又无礼又莫名。想到几日前他来讨药时的言行,薛明窈暗暗下了判断。
两人在外间食案前跪坐下来,薛明窈给等待已久的绿枝使了个眼色,绿枝会意,提着东西找小吏去了。
号舍内,谢濯飞快用完午食,悄无声息地走出罩门。
罩门后是一架屏风,贵族多喜用名贵木材、云母或玉石制的屏风,陈良卿的这扇却是纸屏,上头绘着连绵的青绿山水,意趣盎然,不显匠气。
陈良卿不仅擅文,还擅画,一幅画千金难求。
薛明窈来时便盯着屏风看了一阵子,用膳时又歪头看了几眼,屏画的技法隐隐给她一种熟悉感。
陈良卿秉承着食不言的原则,吃完后才问:“郡主懂画?”
“瞎看看。”薛明窈道,“翰林墨笔皴擦,重彩渲染,山石设色,云水留白,颜色鲜明又过渡自然,堪称小青绿佳作,我很喜欢。”
陈良卿微笑道:“明明是内里行家,何以说自己是瞎看。不过,我虽嗜爱丹青,青绿技法却非我所长,这幅屏画不是我所作。”
薛明窈有些意外,“那是何人所作?”
“此画是几年前友人从市里淘来的,据说出自一位西川的书生之手。他没有署名,因而无从得知名姓。”
薛明窈心念微动,会是谢青琅吗?他擅长丹青,尤擅重彩山水,遇到她之前好像也卖过字画。
可惜终究无法求证。
即便是他所画,又能怎么样?他人已和她了无瓜葛,难道她还要借画思人吗?薛明窈不干这么卑微的事。
她打消了向陈良卿讨要屏画的念头。
屏风后头,谢濯微微侧头,静静窥看两人,画上堆叠的碧绿山石将他高大的身形掩得严严实实。
早上他来访时,看到自己的旧时画作辗转千里出现在这儿,也惊讶了一阵子。现在想的却是,何以薛明窈几次三番地看画,可听到画非陈良卿的手笔后,就再也不投来眼神了。
还有,薛明窈何时懂起画了?
她明明连皴擦一词都不知怎么念!
轻巧的脚步声响起,绿枝提着食盒进来,她端出刚刚去厨房温好的粥,放到陈良卿面前。
谢濯旋即听到薛明窈热情甜美的声音,“陈翰林,冬日天冷,你刚染过风寒,容易再犯,这是我从府中带来的防风粥。我想寻常的防风粥没甚用,这两日特地请教了医官,调了膳方,里头除了防风和葱白,另加了紫苏叶与一点点生姜,祛风散寒的效果更明显,味道也更辛香一些,你尝尝。”
谢濯猛地捏住屏风木架,心头蹿出的一团火瞬间烧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