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 章(2 / 2)

两头了,上次不是没见着人么。何况翰林院在禁中,又非外头的衙门。”

翰林院是近些年新设的内廷供奉机构,择选皇帝信任且擅文辞的臣子入居待诏,以备为天子侍讲、草诏等需求,相比坐落在外头皇城的众衙署,没那么多规矩。

薛明窈在禁中来去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她踏足不了的地方。

“而且啊,你莫忘了我有正当的理由。”

平定南蛮作乱是德元帝即位以来的大事,天子决定编纂《征南纪》,载录南疆风土人情,汇总前后几代人为收复南疆所作的努力,留以彪炳史册,彰显帝绩。

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陈良卿。

陈良卿出身英国公府,满腹文才,所作诗词歌赋皆是当世第一流,在士子之间卓有声望,俨然是文坛年轻一代的领袖。

令人赞佩的是,他不求仕,不求禄,只埋头作学问。人在翰林院,做的却是修国史的事。由他主持编撰《征南纪》,再合适不过。

薛将军也曾经营过南疆,薛明窈代父为《征南纪》提供信息,合情合理。

上次她与陈良卿约见,用的也是这个名义。陈良卿恪勤修史,力求补阙拾遗,她搬出这个理由,他根本不会拒绝。

薛明窈惯爱穿明亮艳色,以前常被谢青琅讥讽俗气,她想陈良卿与谢青琅同是文人,陈良卿的性子还格外沉静,估计也是一样偏爱素淡的审美。因而她凡要见他,便会刻意收一收身上的艳气,往小家碧玉里打扮。

今日她梳垂鬟分肖髻,留了细细一把乌发垂在胸前,穿着豆青色外裙,外罩月白披风,望之如同古画里走出的仕女一般。

这两日没再落雪,但阴多晴少,空中时时飘着些潮乎乎的雪气,沾衣欲湿。下了马车后,薛明窈照旧带着那把青绸伞,为的是搭身上这套素雅衣衫。

如她所愿,陈良卿这回人就在翰林院里。

他身份不低,在翰林院有单独的一间房,位置幽僻,还有一道小门连着外头的宫苑以便进出。

陈良卿喜静,除了偶尔被皇帝征召,终日埋头故纸堆,平素甚少有人来打扰,这里自成一个安静的小天地。

薛明窈撑着伞,绿枝提着东西,两人走进小门。小吏手脚轻轻地引她们进房,停在外间,道:“郡主您稍安,陈翰林正在里间会客。”

薛明窈有些失望。

不过小吏进去禀报后,又出来对她说:“郡主,您请进。”

“不是有客吗?”

“陈翰林说不妨事。”

可她觉得有些妨事......

本是来和陈翰林单独相处的,多个人像什么样子。况且有客在,她便不好待太长时间了。

薛明窈柔声道:“让他专心见客议事吧。我可以等,多久都行,要是不方便的话我改日再来也行,好事多磨,我多来几趟也不要紧的。”

放在几年前,薛明窈断不会说这种话。她向来不委屈自己,嘴上委屈也不行。而凭她的身份和美貌,想要什么东西,想要什么人,也确实都招招手就得到了,无往而不利。

唯独谢青琅是例外。

有风骨的男人不好对付,这是她从他身上学到的经验。

她只好装得善解人意一些,走以柔克刚的路子。

不过薛明窈打定主意最多等一炷香功夫。为个男人空坐干等,她接受不了。

最好是陈翰林立马打发走客人见她,如果他不肯,那她只能打道回府了。想到这里,薛明窈气闷,怎就那么不巧呢,陈良卿不是热衷交际的人,偏她来的时候他有客?

小吏传完话出来,再次邀她进去,“郡主,陈翰林说请您不要介意有客在。”

薛明窈无话,算了,先见见再说。

她跟在小吏身后,袅袅婷婷地穿过罩门,走进里间屋舍。

陈良卿见客的号舍很宽敞,小窗映雪,茶案上热气氤氲,他的客人背对着罩门,在她进门的那刻转了头过来。

银面具映着冰冷的光泽,幽邃的眸光意味不明地落在她身上。

“又见面了,郡主。”谢濯低沉的声音响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