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道菜(2 / 2)

随后又将三分肥七分瘦的豚肉剁成肉末,剔去不易嚼烂的筋膜和影响口感的软骨,加入葱、姜、盐、糖、陈皮肉桂粉去腥腌制稍许,再沿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直至肉馅粘黏但不失弹性为止。

“劳烦李兄切好菜后帮我把灶火烧得再旺一些。”

祝云早一边将擀好的面皮切成大小均匀的方状,一边指挥着李邺煽火。

李二刚将柴火劈好捆在一块,方走进屋便听到祝云早的指挥,于是洗干净手,拿起葵扇,主动蹲到了灶膛前扇风。

这一举动迅速博得了祝云早的好感,而她刚好也不是什么吝啬夸奖别人的选手,立时便朝李二竖起了大拇指。

不料说时迟那时快,李邺见她突然莫名其妙地朝李二比了个手势,还以为她欲行不轨,意图刺杀李二,立时丢下生姜,反手擒住她的手腕,顺势拂上了她的神门穴与大陵穴。

祝云早吓了一跳,想往后退却又挣脱不开,只得怒道:“你干什么?”

李邺此时眼中笑意全无,一改方才的和善,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透着狠辣的阴戾之气,“你想对李二做什么?”

李二一脸茫然地抬起头,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

祝云早这才会意,原来这个手势并不是古现代通用的,于是连忙将大拇指放在李邺眼前晃了晃,解释道:“这是一种表示夸赞的手势,我见他粗中有细,既麻利又勤快,话还不多,所以忍不住赞叹一下。”

李邺听完解释后又瞟了一眼祝云早滑落至手肘处的袖口,确定并无异状后,这才松开了她的手,旋即作揖:“抱歉,是我唐突了,还请见谅。”

“无妨。”口上虽如此说着,但祝云早却已疑心大作,她抽回吃痛的手腕后扭了扭,继续将一张张面皮捋薄,假装不经意问道:“不过二位兄台这样谨慎,可是此前遭遇了什么?”

李二一言不发,只是埋头烧火,而李邺淡扫了一眼祝云早的背影,开口道:“让祝姑娘见笑了,我来的路上遇到山匪劫道,也因此受了伤,此后不免小心谨慎了一些。”

结合此话,再联想到刚刚给李邺号脉时的情形,祝云早轻轻“哦”了一声,身在古代的确远不像21世纪那样治安稳定,或许有山贼水匪拦路劫道也不算稀奇。

李邺见祝云早没再多问,便走到她旁边,将话题给岔开了,“你打算做饺饵还是馎饦?”

祝云早用一两根筷子将调好的馅料往薄皮中间一抹,随后对折叠起,四角捏合,再将底端两角往中间一折捏紧,一个元宝馄饨就做好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馄饨的形状有很多,诸如荷花形、三角形、抄手形、金鱼形以及口袋形等等,祝云早今日选取了相对省事又好看的元宝造型,图个好寓意。

她将馄饨放在掌心展示给李邺看,并解释道:“准备做馄饨,只不过不是传统的清汤、骨汤或鸡汤做底,而是八珍汤与骨汤的巧妙融合。”

“八珍汤馄饨?”元宝馄饨并不难包,李邺照猫画虎很快便也捏出来一个大差不差的,“怪不得方才你放了些许药材进锅,不过此前我从未听过,不知道味道如何,吃起来不会苦么?”

祝云早见李邺学得很快,于是也朝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一次自然也没有再被擒拿了。

“准确来说是八珍汤泡泡馄饨,用筒骨和草药熬汤,加以枸杞、红枣等佐料做汤头,既能主治你的气血两虚之症,又能保有馄饨本身的鲜美,至于味道嘛,等一下做出来你就知道了。”

说到这儿,她还特地卖了个关子。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上就有关于“药食同源”的记载,食有四性,药有五味,食物和药物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关系,食补其实是最好的一种慢性养生方式。

草药汤底熬好后,祝云早迅速将药渣用细网过滤盛出,只保留一部分的八珍汤药汁,旋即有往碗中放了一勺蜂蜜和五六颗去核切半的红枣。

八珍汤的八味药材当中,熟地黄和川芎是苦味的主要来源,所以祝云早在煮制汤底时在不影响功效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了加减,在此基础之上加入红枣与蜂蜜,便能有效掩盖中药的苦味。

但这一步还不是最关键、最有效的。

只见祝云早束起襻膊又另起了一锅水,这一次她将筒骨放入其中,加入了葱段与生姜片,煮开后撇出浮沫洗净以做备用。

此刻在李二的不懈努力之下,灶火也烧得正旺。祝云早看准时机,顺势将一小块白如凝脂的猪油膏滑进锅底,待到猪油化开后,便将李邺切好的一大撮葱花倒入锅内,葱与热油迅速碰撞,顿时满室生香。

这一步炸葱油是这道八珍汤馄饨的点睛之笔,汤底苦与不苦、香与不香,全看这一碗葱油炸得是不是恰到好处。

随着香气乍起,祝云早似乎犹嫌不足,又沿着锅边淋上了一圈酱油与酢浆,葱油再一次被汁水激起,发出“呲啦”一声响。

不知是不是烟熏或者水汽的缘故,李二的眼里好似泛起了两朵晶莹的泪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