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一这天,天空依旧晴朗,阳光炽热,仿佛没有一丝云彩能为大地带来些许凉意。
这样的天气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旱情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
李治站在宫殿的窗前,望着远方干裂的土地和枯萎的庄稼,心中忧虑万分。
他深知旱灾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也明白朝堂上的各种事务都需要他去处理。
按规矩,遇到灾年皇帝要避正殿,以示对灾情的重视。
于是,李治当天就毫不犹豫地搬到了偏殿,继续处理政务。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京城的情况,李治特意让人把京城的囚徒档案都抱到跟前,他要亲自查阅这些档案,看看是否有可以赦免的囚犯。
张瑜小心翼翼地将一摞厚厚的档案放在案上,然后恭敬地对李治:
“圣人,这里面有轻罪的,也有判了久刑的,您看是否需要让大理寺的官员先筛一遍呢?”
“不用,朕自己看。能赦的都赦了,灾年里别让人家再在牢里熬着,出去还能帮家里种地。”
说罢,李治便开始一页页地翻阅起那些档案。
他仔细地查看每一个囚犯的罪名和刑期,不时在档案上做些标记。
当他看到有因欠税入狱的、小偷小摸的等罪行较轻的囚犯时,都会在档案上画个圈,并对张瑜:
“这些人罪不重,今天就放出去吧。跟他们说,出去后要好好过日子,别再犯事了。”
大理寺卿听闻此事后,心中一惊,急忙赶往偏殿去面见李治。
“圣人,微臣有一事禀报。据微臣所知,有些囚犯的刑期尚未届满,若此时直接将他们赦免,恐怕有违律法,于理不合啊。”
李治听闻此言,缓缓放下手中的笔,凝视着大理寺卿,沉声:
“爱卿,朕岂不知律法不可废?然如今旱灾肆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这些囚徒虽有罪在身,但将他们释放出去,不仅可以帮助其家人共度难关,还能为农田增添一份劳力,总好过让他们在牢狱中虚度光阴。此乃权宜之计,爱卿不必拘泥于旧规。”
大理寺卿略作思索,觉得李治所言不无道理:
“圣人圣明,微臣这就去安排,确保今日之内将所有囚犯尽数释放,并赐予他们一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说罢,大理寺卿转身匆匆离去,赶忙去执行李治的旨意。
那些被赦免的囚徒们得知自己即将重获自由,皆是难以置信。
当他们踏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仿佛置身梦境一般。
其中有个名叫王五的囚犯,此前因欠下两石粮食而被打入大牢。
此刻,他手捧着官府赐予的粮食,激动得热泪盈眶,对一旁的狱卒:
“多谢圣人开恩,俺出去后定当加倍努力耕种,早日将所欠之粮补齐!”
“嘿,小子,好好表现啊!可别辜负了陛下对你的一片心意哟!”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调侃和戏谑。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到了四月十四这一天。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旱灾依旧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大地依旧干裂,庄稼依旧枯萎。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李治皇帝心急如焚。
为了缓解旱灾带来的压力,李治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后,下达了一道大赦天下的旨意。
这道旨意犹如久旱逢甘霖,给无数囚犯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不仅如此,李治皇帝还决定将来年的正月一日改名为“通乾”,寓意着“通畅乾坤、风调雨顺”。
他衷心地期望这个新的年号能够带来好运,让国家摆脱旱灾的困扰,迎来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旨意拟好之后,宰相郝处俊前来觐见李治,他面色凝重地对李治:
“圣人,大赦天下确实可以安定人心,而改元也能够给百姓带来新的希望和盼头。然而,关于改元这件事情,是否需要再与百官们商议一下呢?毕竟这是国家大事,需要慎重考虑。”
李治听后,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果断地摇了摇头:
“不必再等了,早一点确定下来,百姓们也能更早地安心。你去告诉百官们,改元之后,我们更要齐心协力地应对旱灾,帮助百姓们渡过这个难关。”
“臣明白,这就去将圣人的意思传达给百官。”说罢,他便匆匆离去。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民间,百姓们得知后都十分高兴。
“圣人不仅赦免了囚徒,还更改了新年号,这分明是期盼着明年能够好起来啊!咱们再坚持坚持,熬过这段艰难的日子,说不定明年就会有好收成了呢!”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