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第646章 彗星出现与杨武去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6章 彗星出现与杨武去世(1 / 2)

在四月丙辰这一天,钦天监的官员们神色慌张地匆忙进宫,他们的脚步显得有些急促,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禀报。当他们来到李治面前时,甚至来不及行礼,便迫不及待:

“圣人,夜空中毕宿和昴宿之间出现了彗星!”

按照当时的说法,彗星的出现被视为一种“天象示警”,意味着上天对人间的某种警示或预示。

李治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不禁一紧,他深知这种天象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于是,他立刻做出了两个决定:

一是避开正殿办公,以示对天象的敬畏;二是减少日常膳食,以此来反省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紧接着,李治又下达了一道旨意,要求朝廷内外的官员们都写一封密封的奏章,不必有所顾忌,可以直言不讳地指出朝廷存在的过失和提出建议。这道旨意迅速传遍了整个朝廷,大臣们纷纷响应,很快就递上了许多封事。

这些封事内容各异,有的大臣建议应该进一步减轻地方的赋税,以缓解百姓的负担;

有的则认为吏治需要更加严厉地整顿,以提高官员的廉洁和效率;

还有不少人在奏疏中特别提到了彗星的出现,认为这是上天对朝廷的一种警告,需要皇帝和大臣们共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没过几天,时间便推移到了乙丑日。

这一天,大臣们如往常一样聚集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他们决定一同进宫面见皇帝李治,向他进谏。

大臣们来到宫殿,见到李治正端坐在偏殿的椅子上。他们恭敬地行礼后,便开始陈述自己的观点。

其中一位大臣率先开口:

“圣人,臣等观察到彗星虽然出现了,但它的光芒非常微弱,实在算不上是国家的大灾难。陛下您不必如此忧心忡忡,劳心费神。还望陛下能够回到正殿处理政务,恢复平常的膳食。毕竟,如果陛下的身体受到影响,那么国事将会更加难以办理啊。”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这位大臣的意见。他们言辞恳切,希望李治能够听从他们的建议,不要过度担忧彗星带来的影响。

然而,李治听完大臣们的话后,却缓缓地摇了摇头面色凝重:

“朕能够执掌天下、奉祀祖宗、安抚亿万百姓,这一切都仰仗着上天的庇佑。

如今上天以彗星示警,分明是在提醒朕德行有亏、施政存在疏漏之处。在这个时候,朕更应该责备自己,深刻反省,努力修行德行,改正过失,如此方能消除灾祸。若是此时便恢复如常,岂不是对上天的警示视若无睹吗?”

大臣们眼见劝说无果,便赶忙换了一种说辞。

只见其中一人挺身而出,上前一步,朗声:

“圣人啊,微臣等还有一个重要发现。那彗星竟然出现在东北方向,而高丽恰好就位于东北之地。如此看来,这彗星的出现或许并非偶然,说不定是高丽即将灭亡的先兆啊!这对我大唐而言,实乃一件大好事,圣人大可不必为此过于忧心。”

然而,令众人始料未及的是,李治听完这番话后,脸色非但没有丝毫缓和,反而愈发严峻起来。他眉头紧蹙,沉声道:

“尔等所言差矣!高丽的百姓与我大唐的子民并无二致,皆为朕的子民。朕贵为天下之主,岂能将天象示警之责推诿于一个小小的藩国身上?倘若灾祸真的降临,需要承担责任的应当是朕,而非高丽的百姓。”

大臣们眼见李治心意已决,便也心知肚明再怎么规劝都无济于事,于是只得无奈地纷纷告退。

李治则继续留在偏殿处理政务,甚至连膳食都未曾恢复,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吩咐侍从将大臣们所提的建议逐一整理出来,然后逐条审阅,凡是能够立刻付诸实践的,当场便做出安排。

例如,他责令户部对受灾州县的赋税减免情况进行重新核查,确保减免政策切实执行到位;

同时,要求吏部加快官员考核的进度,以提高行政效率。

就这样,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已过了十天,到了乙亥日这一天,钦天监的官员前来禀报:

“启禀圣人,彗星已然消失不见。”听到这个消息,李治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但他并未立刻返回正殿,而是又等了数日。

直到数日后,当他看到地方呈上的关于减免赋税的奏报,以及吏治整顿方面取得的进展时,这才逐渐恢复了日常的办公节奏。

然而,众人尚未能松一口气,四月辛巳日这天,又有一则噩耗传来——西台侍郎杨武溘然长逝。

杨武乃是前不久刚刚获任同东西台三品的宰相,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处理地方奏报等事务,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