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封三年,正月庚寅这一天,李治在朝堂上下达了两道重要旨意。
第一道旨意是任命缮工大监兼瀚海都护刘审礼为西域道安抚大使。
原来,西域地区近来出现了一些部族的异动,局势不太稳定。
刘审礼对当地情况非常熟悉,让他前往安抚,不仅可以稳定部族关系,还能防备吐蕃趁机挑起事端。
紧接着,李治又下了第二道旨意,任命右相刘仁轨担任辽东道副大总管,协助李积攻打高丽。
刘仁轨本身就精通军务,而且之前在百济立下过赫赫战功,有他前往前线辅助李积,李治心中自然更加踏实。
这两道旨意刚刚传下去,刘审礼和刘仁轨就分别进宫领旨。
刘审礼见到李治后,立刻跪地叩头,然后高声:
“圣人放心,臣到了西域之后,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安抚各个部族,绝对不会让那边出任何乱子,更不会给朝廷添麻烦。”
刘仁轨也紧跟着上前,躬身施礼,朗声:
“圣人,臣定会尽快赶赴辽东,与李将军紧密配合,共同作战,争取早日平定高丽,不负陛下所托。”
李治听了两人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关切地叮嘱:
“你们此去路途遥远,一路上要多加小心。若遇到什么情况,一定要及时传信回来,切不可延误。”
没过多久,时间来到了二月戊午,这一天,从辽东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捷报。原来,辽东道的大军在薛贺水一带与高丽的五万大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大获全胜!
在这场战役中,辽东道大军展现出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了高丽军队,当场斩杀了五千多人,令敌人闻风丧胆。不仅如此,大军还成功俘虏了三万多人口,这些俘虏将成为大唐的劳动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缴获的器械、牛马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数都数不清。这些战利品不仅充实了大唐的军备,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这个好消息传到长安时,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起来。李治得知后,更是欣喜若狂,他立刻召见了宰相们,迫不及待地将捷报念给大家听。
杨武听完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李将军和刘相在前线指挥作战,果然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这下,高丽的残余势力肯定难以支撑下去了。”
李治对此深表赞同,他微笑着点头:
“传旨给前线的将士们,赏赐他们绸缎和粮食,以表彰他们的英勇表现。同时,告诉他们要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攻克平壤,彻底消灭高丽的势力!”
捷报传来,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喜庆的氛围如春风般吹拂着每一个角落。然而,李治并没有被这份喜悦冲昏头脑,他深知治理国家需要不断地完善制度、推行政策。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二月丙寅这一天,李治决定着手处理两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重新制定明堂制度。明堂作为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其规制在历代都有所不同。从汉魏时期开始,明堂的规制就逐渐变得混乱不堪,一些细节甚至相互矛盾。
李治意识到这种状况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于是他下令让人参考古今的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新绘制明堂的图样,并确定了一套新的规制。
第二件事则是下旨大赦天下。这道圣旨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李治希望通过大赦天下,让那些曾经犯错的人有机会改过自新,同时也向天下人展示他的宽容和仁慈。
此外,李治还将年号改为“总章元年”,寓意着总集章典、天下太平。这个年号不仅体现了李治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也借着辽东捷报和新定明堂的喜事,给天下人带来更多的喜气和希望。
负责制定明堂图样的官员,毕恭毕敬地将画好的图呈给李治,然后详细地向他讲解改动的地方:
“圣人,此次新定的明堂,不仅保留了古代的礼制框架,还根据如今的实际需求对其规模进行了调整。例如,在祭祀的位次安排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各种仪式的流程和重要性,使得祭祀活动能够更加庄重有序地进行;而在房屋的结构设计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的建筑理念和使用需求。这样一来,无论是祭祀还是朝会等活动,都能够在这个明堂中有一个规整且合适的场所。”
李治接过图样,仔细端详着,不时点头表示认可。他对这个新的明堂设计非常满意:
“很好。就按照这个图样来建造吧,如此一来,往后的祭祀、朝会等活动就都有一个合适的地方了。”
随着大赦和改元的旨意传达到各地,百姓们都感到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