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至十一月初四,这一天,李治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就是前往许州和郑州的郊外狩猎。
他觉得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从繁忙的政务中暂时解脱出来,放松一下身心,还能借此机会亲自去看看这两地郊外的民生状况。
在出发前,内侍省的官员们就已经将一切都准备妥当。
他们精心准备了御驾和众多随从,以确保皇帝的出行安全和舒适。
同时,兵部也迅速调派了一批训练有素的护卫,提前通知许州和郑州的地方官做好沿途的安保工作和接待安排。
李治特别叮嘱,不需要过于铺张,只需确保沿途道路通畅无阻,并安排好临时歇息的驿站即可。
清晨,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大地上,李治的御驾便从长安启程,一路向东疾驰而去。
车轮滚滚,马蹄声响彻云霄,这支队伍宛如一条长龙,穿越了山川河流,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许州郊外的驿站。
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清晨,李治精神焕发地带着随从们前往郊外的猎场。
地方官们深知皇帝此次出行的重要性,早早地就在猎场周边安排了大量的人手。
他们不仅要防止无关人员闯入猎场,还要提前清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皇帝的安全。
当李治骑着马缓缓进入猎场时,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随从们则按照规制,有条不紊地分散在周围,既不会打扰到李治的狩猎兴致,又能在第一时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他并没有刻意去追求猎物的数量,而是偶尔射出几箭,射中几只野兔或者野鸡。
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勒住马缰,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周围田地里庄稼的生长情况。
他转过头,微笑着向随行的地方官问:
“这一带的农户收成如何呢?他们过冬的粮草是否充足呢?”
地方官见状,连忙恭敬地回答:
“回圣人,今年的秋收情况非常好,农户们都已经备足了过冬的粮食。而且,官府也储存了大量的储备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确保能够及时接济有需要的百姓。”
李治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他又将目光投向远处的村落,关切地问:
“村里的水井和房屋状况如何?可不能让百姓们在冬天里挨冻受饿啊。”
地方官赶忙回答:
“回圣人,这些我们都已经检查过了。对于那些破损的房屋,我们已经安排人前去帮忙修补,确保村民们能够安全过冬。至于水井,也都已经清理过了,可以正常取水使用。”
在许州尽情狩猎了大半天后,时间已近下午,李治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郑州的郊外。
郑州的猎场比其他地方更为宽阔,视野开阔,让人心情愉悦。李治兴致勃勃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很快就收获了几只肥壮的鹿。
他心情大好,特意吩咐人将鹿肉分给随行的护卫和当地负责接待的小吏:
“大家跟着我跑了一整天,也辛苦了,这点鹿肉就分着尝尝吧。”
众人见状,心中一阵感动,纷纷跪地谢恩。他们都觉得李治虽然贵为天子,但却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小人物的辛勤付出,这份关怀让他们倍感温暖。
十一月初四这一天,李治在两地的郊外尽情狩猎,直到尽兴后才收兵回营。他没有过多停留,第二天便启程返回长安。
然而,李治刚刚回到长安还没来得及休息,转眼间就到了十二月初二己卯日。
这一天,他突然又下了一道圣旨:即刻出发,返回东都洛阳。
旨意一下达,整个宫廷都像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忙碌的身影在宫廷的各个角落穿梭。
内侍省的官员们忙碌地打包着长安行宫的物品,他们格外小心地整理着重要的奏折和御用之物,将它们分门别类地装入精美的箱子里,确保这些珍贵的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损坏。
兵部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再次调派了一批精锐的护卫,以确保皇帝的安全。
同时,他们还通知了沿途的州县,要求他们做好充分的接驾准备。
由于这次的行程比去狩猎时更远,所以必须提前安排好每一站的歇息和粮草供应,以确保皇帝和随行人员的舒适与安全。
户部则与洛阳的留守官员进行紧密对接,让他们提前清理东都皇宫和合璧宫的住处,确保皇帝抵达后能够直接入住,无需再为住宿问题烦恼。
终于,出发的日子到了。长安城外,寒风凛冽,刺骨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人们的脸颊。然而,李治却毫不畏惧这严寒,他身披一件厚实的披风,毅然登上了御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