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损失大半的左光先好不容易杀出重围,逃到了北塘港外,希望跟马科的主力会合,结果等待他的不是马科,而是成片成片的尸体。
血水染红了沟渠。
很快他就接到了马科全军覆没的消息。
黄蜚、刘文耀、薛去疾乌泱泱的,几万大军围过来。
闯军宛如惊弓之鸟,失去了抵抗能力,纷纷放下兵器,当了俘虏。
左光先没勇气像马科那样挥剑自刎,而是选择了投降。
京城;
方正化和刘文耀带兵离开后,朱慈烺决定扩军五万,将京城的五万预备役转为正规军
方岳贡手里的五万民民是从之前组织的七万人里面选拔出来的,而此前,朱慈烺选拔民壮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留下来的都符合入伍要求。
并且,一个多月以来,这些预备役都是半天休息,半天训练,他们已经适应了从军的节奏。
虽然武器方面,还不是特别充足,但人手一支梭镖还是能做到,其他远程武器,兵甲,以后慢慢补充。
得知要将五万预备役全部转为正规军,身为军机大臣的李国贞相当振奋。
新三千营改革后,京城兵马人数在八万左右。
方正化、刘文耀带走了三万多人,城中守军规模,降到了五万左右。
(戚家军、陷阵营合计三万,神机营一万,锦衣卫5000,东厂1600,再加上少年营、水战营大约5000,不算宫里的3000女兵,总人数五万出头。
锦衣卫,东厂、少年营这些毕竟不是主力。
如果将五万预备役转隶正规军后,京城守军就能增加到十万人。
毕竟,这段时间,朝廷也是花了粮食养着这些民兵,他们只是比正规士兵少领了一两银子。
大头都已经花出去了,转为正规军也多花不了几个钱,但正规军就能做到十二时辰随时待命。
当下守城兵马严重不足,张国纪和倪元璐、范文景等人也都同意了朱慈烺的提议。
扩军后,朱慈烺手中能直接指挥的兵马数量,就能增加到十七万左右。(天津卫七万余)
反正这些人,转不转正规军,都得吃粮,训练也没有落下,并且这段时间,民壮也在跟着到城头轮训,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
要是能再练一练,一般的闯军未必有他们厉害。
李自成两年时间,从几千人暴涨到几十万人,也是采取拉人头的方式,然后稍加训练。
哪怕到现在,李自成兵马,实战经验都不算,没有打过真正的恶战。
但接下来,张国纪提出了一个问题。
预备役转为正规军,应该赋予什么番号呢?
京营已经被裁撤了,新三千营作为骑兵编制,被派往了天津,张国纪只提出问题,不想擅作主张。
“两万人编入神机营。”
“朕既然已经决定大规模采购火铳,神机营肯定要扩编,将两万人交给刘文炳训练吧。”
“剩下的三万人,编入黑虎营。”
“皇城守备力量薄弱,方正化离开了京城,朕也早有重建黑虎营的想法。”
少年黑虎营有两千多人,全部是他们作为未来的军官储备,现在朱慈烺出行,随时都会有上百名黑虎营少年,跟随护驾。
但少年黑虎营只能作为近卫使用,暂时不能派往战场。
重建京城的黑虎军,才能补充战力。
况且想要应对当下的危机,没有几十万主力兵马,不足以震慑吴三桂等人。
当违规没了风险,这些人就会肆无忌惮。
按照朱慈烺估计,如果不能迎来科技大爆炸,最少得有五十万兵马才能镇住场子。
要是想解决问题,就得拉起百万大军。
这一时期,他的敌人,多尔衮最少能拿出二十万精锐。
左良玉应该也有二十万人,历史上在崇祯吊死后,左良玉的兵马最高撸到了八十万。(传说未必可信,估计二三十万还是有的)
其他像刘泽清、高杰、刘良左、每个人大约有三四万兵马。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被忽视了。
这个人就是郑芝龙。
郑芝龙早年为海盗,把控着大明与南洋、东洋的航线,拥有战船三千多艘。
就连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人都不敢轻易招惹。
按照保守估计,郑芝龙投降清军时,跟随他他一起降清,有记载的大小官员有291人,马步兵十一万三千人。
再加上当时郑成功手里掌握的兵马,以及还没来得及投降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