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朱慈烺拉到的第一笔订单。
大唐货栈不仅销售方便面,还销售调味品,沐浴皂,琉璃厂制作的琉璃镜也有销售。
甚至拿到了烟草代理权。
以后还要涉及到粮食,布匹,瓷器,茶叶,丝绸等方方面面。
朱慈烺决定让承恩去经商。
王承恩忠心,不贪财,又是崇祯的心腹。
留在东厂,始终不放心。
自己和崇祯之间,迟早有一天会翻脸,到时候王承恩肯定会很难抉择。
朱慈烺也不想有一天,亲手杀了王承恩。
而他的品德反而是经商的最佳人选。
从军机处回宫,朱慈烺就让人将王承恩找来了。
“承恩,起来吧。朕希望有一天,你能效仿郑和,带着商队前往海外,扬我大明国威。”
“是,谢皇上隆恩,奴婢定然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王承恩热泪盈盈。
郑和名扬海外,是为整个华夏史上,宦官第一人。
身为皇上内臣,谁不想效仿郑和率领庞大舰队,驰骋大海。
这次朱慈烺给了王承恩五十万两银子,前往南京的一步,就是组建一支贸易船队,并且大量收购粮食,供应京城。
崇祯末年,南方粮食价格维持在三两左右,比起万历年的粮价涨了好几倍,但相较于北方来说,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八大奸商在京城的贸易点被查抄,大唐货栈现在介入正好能填补空档。
京城六十多万人口,粮食日需求量在5000担左右,守住京城,击败李自成,粮食首当其冲。
(5000担这个数,是保守估计,老弱妇孺儿童以及壮年平均每天只算了一斤粮,实际上古代人因为缺少油水,一名干体力活的男子,一顿可以吃掉两斤粮,食量大的惊人。)
(七八十年代,作者菌问过父辈,以前十口之家几天就吃能完一担米,一担米大约120-14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