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隧道对决(1 / 2)

第124章 隧道对决

韩东明本为将门之后,世居保定,熟读兵书,之前剿匪时也研究过游击之术。

论打仗。

李自成的游击之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

但,朱慈烺批文中,短短十六个字,就概括了游击之术的精髓。

华夏战神所著,能不是精髓吗?

“韩将军,皇上还给我们补充了一些银两和药材,因为闯贼在城外,所带粮食不多。”

“兄弟们,将东西都抬上来吧。”刘忠嗣朝着后面的士兵招手。

一万两银子;

几千个烧饼,

五十斤盐和一些刀伤药,都是军中急需的。

何韩二人,精神大振。

除了这些东西,刘忠嗣二人,还给他们带了一个说书先生。

此人名叫韩千,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他们出发前,邱之陶还给准备了好多个剧本,用于鼓舞军心。

一支有思想的军队,足以战胜十倍之敌。

李自成派人驱赶难民进城,希望以此诋毁朝廷声誉,让明王朝守军亲手射杀百姓,达到瓦解军心的目的。

不料朱慈烺直接开门,放百姓进来。

反而暴露了李自成大军对对明军的忌惮。

打开门都不敢进来,你们还攻什么?

难民全部进去后,李自成等人也在反思这个问题,很多人开始后悔要是当时派人攻进去,可能是另外一番局面。

现在;

他们只能寄望于挖掘隧道,炸塌城门这一条路。

朱慈烺这边也没闲着,一方面加大宣传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一方面加紧操练兵马。

双方都在跟时间赛跑。

只不过,李自成是希望速战速决。

朱慈烺则希望拖延时间,操练新军。

他知道按照正常历史进程,援军不可能会来。

但;

只要自己处理得当,还是有可能将吴三桂争取过来。

历史上,闯贼大举北上时,吴三桂成为了李自成,崇祯,多尔衮三方拉拢的对象。

他本人也处于摇摆状态。

纠结,到底是该保明王朝还投李自成,或是多尔衮。

最终结果,吴三桂在崇祯和李自成、多人滚三方之间,选择了中立。

他在等;

等崇祯和李自成分出胜负。

满清这边,反而被排除在外。

直到李自成攻破京城,刘宗敏殴打吴襄,抢了陈圆圆,夺了吴三桂家产之后,他才勃然大怒,带兵围攻前来接防的唐通。

在朱慈烺看来,吴三桂该杀,李自成和刘宗敏则更加可恨。

正是他们的短视,将吴三桂推到了满清鞑子那一边。

但凡他们有一点点战略思维,也不至于将汉家江山拱手相送。

“诸位,吴三桂的事情,不能再等了。”

“承恩,拟旨,封吴襄为平西王,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世子,赏白银万两,良田百顷。”

从城头回来后,朱慈烺找军机处和内阁一众臣子,商议军政要务。

李国桢和张国纪等人,对援军都还抱有很大的希望。

在江北,还有左良玉、刘泽清、黄得功等人二十万大军。

山海关也有五万精锐镇守。

只要随便来一两个将领勤王,加上京城守军的力量,李自成不可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但是朱慈烺直接说出封吴襄为王,将李若琏等人吓一跳。

“皇上,万万不可啊,我大明从未开封异性王先河,吴三桂手握重兵,尾大不掉。万一今后他承袭王位,后果不堪设想啊。”

“张老说的不无道理,请皇上三思啊。”

“朝廷几次催促吴三桂,都按兵不动,若是封了平西王世子,今后恐怕更难控制,万万不能封。”

倪元璐、李国桢、李遇知等人,纷纷反对。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太上皇那边恐怕也不会答应。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如果我们不封,你们能保证,李自成、多尔衮不封他吗?”

“到时候,人家可就不是平西王世子,而是平西王了。”

“你们设身处地,站在吴三桂的角度,该如何抉择?”

对于臣子们的反应,朱慈烺早有心理准备,几句话就让李若琏等人哑口无言。

“诸位爱卿,人性本就贪婪,吴三桂按兵不动,本就是在观望,他在等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