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全员涨薪(1 / 2)

第104章 全员涨薪

根据对阵亡将士抚恤标准,士兵或将领阵亡后,对家属发放三年全额军饷。

按照明军饷银制度,一名京营士兵饷银一年十二两左右,阵亡一人就得发三十六两。

之后再按照每月给其父母终身发放三到六斗米。

到了明朝后期,财政危机,抚恤制度,名存实亡。

这也是导致明军战斗力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

要想提振士气,不让将士们寒心。

但,资金是个大问题。。

阵亡900多人,一次性要拿出四万八千多两,接近小五万两了。

京城保卫战是长期博弈。

后续阵亡人数还会越来越多。

真这么消耗下去,朝廷负担不起。

于是,朱慈烺改了一下规则。

每个阵亡士兵,发放三十两基础抚恤银,外加五亩田产,让其父母老有所依。

之前从骆养性、魏藻德等人手上,查抄了五十多万亩田产。

反正也要分出去。

庄稼人有了田地,就有了希望。

哪怕是经过更改后,抚恤金也花掉两万多。

赏银三万两。

正要昨天,曹正给户部送了五十八万,抚恤的钱全部走国库。

朱慈烺手上的八十万,暂时不动。

拿到银子弹将士们高呼万岁。

“方爱卿,阵亡将士都是保卫京城的英雄,他们的尸体,先火化了保存,朕要在太庙给士们立功勋碑,让他们永远接受后世子孙祭拜。”

“英雄,不应该被遗忘!!”

“是!”

方岳贡没想到皇帝对阵亡将士如此器重,顿时热血沸腾,精神大振。

将名字刻在太庙的功勋碑上,那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啊。

“将士们,皇上要在太庙,给阵亡的兄弟立碑,皇上圣明啊!!”

“老臣替战死的将士们,谢主隆恩!!”

张国纪眼泪夺眶而出,他是懿安太后张宝珠的父亲,算是朱慈烺的爷爷辈。

这会儿却双膝跪在地上,五体投地,对朱慈烺发自内心的崇敬。

大明历代先皇,没有谁将阵亡的将士地位,拔高到配享太庙的程度。

“皇上万岁,万岁!!”

“明军万胜!!”

下方将士,热血沸腾,振臂高呼。

阵亡者,能有如此高的荣誉,怎能不令人羡慕。

战争还在继续,想想万一哪一天,自己阵亡了名字还能刻在太庙前。

光宗耀祖啊!

死了都值得。

晋升仪式完毕,将士们陆续离开。

“皇上,咱若是每天这么花银子,可不行啊,一天就去了八万两,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国库又得空了。”

王家彦吐了吐舌头。

五十八万存入国库,还没捂热,就花掉了八万两。

剩下那点银子,还能经得起折腾。

朱慈烺笑道:“呵,王爱卿,银子没了可以再赚,躺在太仓的钱,不流通都是死钱,银子发放到士兵和官员手里才能起到作用。”

“咱官员系统,还欠着大半年的饷银吧,你和范爱卿,组织人合计一下,把欠饷给发了,然后抓紧组织人手,尽快举行恩科。”

明末崇祯时期,大约有三千多京官,以七品编修为例,一年俸禄是45两,什么给事,主事、侍郎、等等,加起来欠饷总数高达二十多万。

大明的官员为什么卖国,转而支持李自成和鞑子?

说白了,还是利益分配不均匀。

对于贪官来说,饷银毫无影响。

但对于底层的那些编修,给事,文史,饷银就是他们的救命钱。

哪怕给了,按照明末的这个物价,他们也仅能维持在勉强糊口的水平。

欠饷等于不给他们活路。

人家能支持你吗?

想要维持大明朝的统治,就得先将自己的基本盘维护好。

“啊欠的银子全部发了,得一次拿出三十万呐。”王家彦身躯一颤。

果然没猜错。

五十八万两,马上就要花光了。

就连范文景都感到一阵窒息。

哪怕先发一半也好啊!!

朱慈烺点点头:“发,一次全部发完,朕之前说过,以后绝不欠饷,也包括官员的饷,其他地方,暂时还顾不上,就从京城开始吧。”

随后他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