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年元婴、三百年化神的丰功伟绩,她今生的修炼速度称得上龟爬,不知何时才能翻身。
也罢,这太阳晒不下去了。蛇的本性是懒,能躺着就绝不盘着,可她好歹是个剑修,能练着就绝不歇着。
剑招已经练完,剑法该端上桌了。
待她合计一番——蛇身没有灵力,确实无法使出修真剑法的威力,譬如一剑荡四海。但剑法博大精深,其具备的不仅仅只是威力,还有心神专一、形神俱妙、和光同尘……哪怕只练出一个“形”,也足够她在凡间横着走。
可挑“形”也不能随意,务必契合自身才能“身形相通”。
修士持剑,根据灵根的不同挑选功法;凡人持剑,根据身形的差异选择秘籍。
比如长相白净,身材颀长者似金石美玉,是“金型人”,用君子剑。长相敦厚,身形重实者似城墙厚土,是“土型人”,适合重剑。长相精灵,手脚颇长者似树木伸展,是“木型人”,可用短剑。
长相柔和,身形灵秀者似流水灵动,是“水型人”,宜用软剑、轻剑。而长相粗狂,须发怒张者似烈火烹油,是“火型人”,比起剑,他们更适合用刀,大砍刀……
她不清楚蛇身的灵根属性,自然用不上修士的方法。可她清楚蛇身如水,柔软易折;延展似木,蜿蜒盘缠;又栖于洞穴之下,承接大地之土。
单以“形”论,水、木、土三类剑法她都可以挑选,但要论修炼哪一种剑法对蛇身的伤害最小,那只能选水型。
上善若水,只有水最顺其自然,也最无孔不入,一旦开始修炼,就能锻炼到每一寸筋骨。
而且,水从不会主动伤人,蛇又是最“随波逐流”的野物,水更不会伤它。剑法毕竟是人练的功夫,蛇练了有何沉疴谁也不知,还是挑不致命的功法来吧。
想了想,她从记忆中翻出一本《追雨逐浪剑》,慢慢修了起来。
这本剑法她在炼气期修过,分为“追雨”和“逐浪”两个部分,一共三十六篇,只供剑修习至金丹,再往上便不适用了。
她曾对它了然于胸,如今再练也不过是又过一遍。只是蛇身不比人身的灵活和强度,她持剑时可将每一滴雨贯穿于剑气之上,使其不落地一滴,可蛇尾的反应比蛇头的出击慢,它甚至接不住房檐滴下的露水。
……练着吧,她太弱了。
又十来天,下学的孩子从镇上回来了。许是忘性大,许是听进去了话,他与玩伴重修旧好,还颇为耐心地教上字了。
她日间跟着他们学,夜间便爬进“大户”的屋子,蹭着月光翻书。再过个一两日,搭着牛车的便利去一趟野林觅食,她的日子过得愈发规律,也愈发安泰了。
很快,一年中秋至,而棺材里的引气诀还差八个字。
就着村中灯火和月饼香甜,慕少微爬上守夜塔的顶部,支起上半身冲着圆月吞蛇信,一点点将月华纳入。
远远的,她似乎又听见了山君的虎啸。
然村中并无异常,凡人还是有说有笑。她明了,估计只有她一个听到。
*
抚寿村外,红莲镇内。
“你是说,凤鸣山有虎?”黑皮大汉摸着断指,眼中精光一闪。
“千真万确,你只要去青鸾湖上泛舟,沿着那条水道往西北方的深山老林去,多半能听见虎啸。”知情人小声说。
“你可别骗我,真是‘一啸满林动’的动静?”
“句句属实!那可是我亲眼所见,满山林的野兽飞鸟全跑了,一只都没留下,这头山君绝对是霸王中的霸王!”
“好,好!是好东西啊!”大汉搓了搓手,“等我召集了人手,赶在十月前进山。要是能得手,这就是一块上好的‘虎魄’,若是呈上去,想必荣华富贵也不远了。”
“那你可得多带些人手,凤鸣山的猛兽都有些年头了。”
……
午后的天变了,暗沉沉的黑,是要下暴雨的征兆。等这雨一落,天多半就转凉了,而她又得为过冬做准备。
棺木漏风漏水,还有被孩童扒拉的风险,不能呆。她恐怕还得回到野林去,找个温暖的鼠穴冬眠。
“轰隆!”
闷雷乍响,大雨瓢泼而下。村人纷纷掩起了门窗,躲入屋内避雨,唯有她迎着电闪雷鸣,睁着一双眼捕捉雨水的坠落轨迹,提着蛇尾一剑剑朝雨中刺去。
尾尖穿过了一滴水,些微剑气散开,削平了另外的雨。它们砸落剑气的表面,来不及坠地便被荡成水渍,待蛇尾二度拂过,水渍又被剑气蒸干,什么也不剩了。
“追雨”篇的精髓在于雨不落地,剑气织成屏障,十分考验出剑者的眼力、速度和反应,也考验出剑者在风雨中与天道相合的同调性。
剑法确实高明,施展后长剑如伞旋转,银光闪烁,颇具美感,还寓意深刻。
可在慕少微眼里却不是一回事,她觉得这本剑法之所以会问世,主要是创造它的剑修忘了带伞又找不到落脚处,而淋的雨能腐蚀真气,所以为了不淋雨只能这么挡雨。
嗯,都是千年的剑修谁不懂谁啊,她说他忘记带伞那就是真忘了。
“劈里啪啦……”
一分神,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