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闰闰吃过夕食,正窝在自己的屋里。
她的屋子采光很好,窗台上还摆了盆花,说花也不尽然,养的实际上是菖蒲,三四丛石菖蒲,水漫在根部,洒了些她和魏泱泱一块去河边捡回来的颜色各异的卵石装饰。
陈妈妈见了,又去剪了几根柳枝放进去。
叫卢闰闰看来,这样一番忙碌以后,颇有一种枯草横生的野趣。多好看是没有的,但清雅劲瘦,线条简单,很符合宋人的审美。
不过这样的“野趣”在卢闰闰房内并不多,她是个相当喜欢惹眼艳色的人,最好是花团锦簇的热闹色泽,那盆菖蒲之所以能一直摆着,只因是魏泱泱送她的。
故而,除那之外,她的床帐是亮眼的鹅黄,衾被是晃目的胭脂红,木矮凳上铺的椅布是惹睛的青绿。
进了卢闰闰的闺房,便好似闯进花丛,各种艳色争相挤进眼眶,叫人目不暇接。
她正横躺在床榻中央,腿伸直靠墙,半颗脑袋悬在榻边,长发半落不落地洒在榻沿,好似顺滑飘扬的水藻。若说来到古代,身体上有什么变化是她最为喜爱的,那就是头发了,即便留着一头长发,她的发量还是上辈子羡慕的程度,而且黑亮黑亮的。
不知道和她常吃胡麻丸以及黑豆黑米等五黑食材有关,陈妈妈还用何首乌的根须给她炖汤喝,用茶枯帮她洗发。
不得不说,陈妈妈将她养得很好,面色红润,眼睛有光泽,脸也微微圆,指甲肉也是粉的,一看就知道身体康健,气血充足。
离床榻不远的桌案上,摆着一盏油灯,灯芯被油浸着,正努力燃烧发光,昏暗幽弱的灯光远远映在床上、墙边,浮起如水波般的浅影。
卢闰闰举起手掌,任由灯光映在上头,在墙上照出长影,她仔细观察着,总觉得不太满意。
虽然指甲圆润干净,但总觉得很单调。
她今日见了文娘子的手指甲,忍不住动起了染指甲的心思,但这时节的凤仙花因为还未真正到花期,卖得都十分昂贵。
她估摸是染不起的。
唉,何时能到七夕呢,等到了七月七,十几文钱就能买一篮子的凤仙花。在汴京,七月七与交好的姐妹一道在月下染甲是和望月穿针、比锦盒蛛网密一样的乞巧必做的趣事。
当然了,若是嫌麻烦,还可以花几十文雇染甲婆来帮着染甲。
卢闰闰正感叹呢,房门就被敲响了,还没等她说进,陈妈妈就推门而入,且步履匆匆,以至于她手中的那盏油灯映出的光影都如风浪中的船只般天旋地转地晃动。
陈妈妈把瓷灯盏往桌案上一放,急不可耐地把卢闰闰从床上扶起,“哦唷,我的姐儿,明日就要去你外翁家里了,你怎么还躺得住,来来来,快起来。”
卢闰闰一脸懵,她疑惑着道:“外翁不曾搬家吧?这时候就得准备着出发吗?”
说话间,陈妈妈已经拿着手上那盏油灯,又点亮了妆奁前和盆架边上的灯盏。
卢闰闰看着陈妈妈忙碌的动作,甚至开始疑心起自己是不是忘了什么,语气不大肯定道:“外翁家不是离我们家坐轿子至多不过三刻吗?”
经过陈妈妈的忙活,卢闰闰的屋子一时亮堂堂,暖黄的光晕照在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她转身去开衣箱的门,眼睛忙着扫视里面的衣裳,没听清卢闰闰说什么,心不在焉地敷衍应道:“搬家?什么搬家?谁搬家了?要送贺仪不?
“罢了罢了,来日再说那些。你快来帮我寻寻,婆婆老眼昏花了,你那件贵煞人也的用笔画纹样的对襟褙子在哪来着?还有,你大舅父托军中袍泽从福建建州弄来的织金锦做的香囊呢?不会丢了吧?那织金锦可难弄得很!”
“没丢没丢。”卢闰闰从床上跳下来,在铜镜前的妆奁寻摸了半日,在一个小匣子里取出了个深烟色牡丹海棠花纹织金锦香囊。
陈妈妈拿过来一瞧,见完完整整没勾丝没脏印损坏,才算放心,捂在心口长舒一口气。
“这样一个香囊,在外头少说要八百文一个呢,还有价无市,织金锦都是供给贵人们的,那些个有钱的员外郎们,身上没个官职,纵然千辛万苦地从贩私锦的贩子手里买回来,也只敢穿在褙子里。
“你啊,可得收好,是你大舅父的一番心意呢,那可真真是个好人,将来你若是发迹了,可定要孝顺他。”
卢闰闰没忍住好奇,试探了句,“没发迹就不用孝顺了吗?”
陈妈妈知道她是故意的,虎着脸哼了一声,“顽皮!我家姐儿这样的钟灵毓秀,来日怎么会不发迹,你呀,别贫嘴,记住婆婆说的就是了。”
卢闰闰知道适可而止,没再逗陈妈妈,声音清脆响亮地答应了。
陈妈妈又叫她把当初她及笄时,她娘为她置办的那身裙衫找出来,陈妈妈吩咐完,又脚下生风般出去了,只听见她噔噔噔地下楼声。
卢闰闰耸了耸肩,只好默默开始找起来。
她衣裳有些多,从前的衣裳也都留着,虽然有些被改了做其他的,但也有许多被留下来,甚至能寻到她小时候包的襁褓,用陈妈妈的话说,留着还能给她的孩子用呢。
所以她屋里大大小小有两三个大木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