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傍晚,许多人的放工时间,街坊邻居们又都下班了。
即便是下雨,但往黛莉这里登门的客人数量不少。
门口经过十个人,有三四个都会走进来看看。
大多数都是因为打折活动而占到便宜的客人。
他们知道,洛比特家和纳什家在暗自较劲,两家互相比着卖促销货。
现在每天都会往两家杂货店里逛逛,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正是有优惠的。
底层消费者不在乎谁家的声誉更好,谁家的店面更小。
他们只在乎哪里的东西便宜还好用,是最为看重现实的群体。
而黛莉今天准备的三法新产品,极大程度的受到了这类人的欢迎,一传十十传百的被邻居知晓。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甚至一些小孩子和扫烟囱的童工都从附近的街巷跑了过来。
目的是为了购买三法新一袋的硬糖球,这几乎是他们唯一买得起的零食。
也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在家里帮着做家务活,平常只能给人洗衣浆烫补贴家用的,今天也会拿着零钱来买一些散装可可粉和柠檬片。
到了夜晚,家里的人都陆续回来了,准备开饭。
黛莉也开始了每天尾声的轧账。
几百个便士好似插着翅膀一样飞舞进了柜台的抽屉。
她粗略算了算,今天午后到傍晚,奔着促销货和三法新商品来的客流量近五十多人。
全天的客流在七十多人,主要人群集中在午后。
促销生活用品与三法新商品,还有自制的食品销售额占比一比一。
第一类商品的利润微薄,但后两类商品的利润都达到了一半。
把这三者中和一下,净利润大概是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整体比以前的四分之一要高。
今天的平均客单价为十二便士。
销售额总计九百便士,也就是接近四镑。
按照目前全店商品百分之三十五的净利率来计算,她今天净利润达到了一英镑以上。
相比前两天十个先令的实际利润,足足的高出了一倍。
如果今后每天都能维持这样的销售水平,那么她下次进货就可以准备十几镑的预算出去。
若每天都能维持眼下的利润,一个月就是三四十英镑。
若能赚到这么多钱,那么黛莉就打算将弗莱德与纳什先生也叫回来,帮着家里跑腿打杂。
他们两个人,对白教堂这个地方的路线十分熟悉,出门在外跑动也比她们要安全些。
对于规模如此小的贫民区杂货店来说,家庭成员做员工,已经算是最适合的运营模式了。
黛莉心满意足地记录着数字,心中筹划着。
夜幕彻底吞噬了深蓝色天空,记录完毕后,她把梯子挪出去,将挂在门廊下的煤气灯摘下来,这代表着今天营业结束。
巷子里依旧下着冷雨,今晚对面酒馆的生意不算好,透过半窗依稀只见一两个人在喝酒。
平时混迹在酒馆的熟客们更是一个也见不着。
这小店做生意就是如此,刮风走一半,下雨全跑,伦敦的天气又阴晴不定。
要是没什么特色,不值得人打着伞走出来一趟,自然就显得冷清。
弗莱德收拾完了送奶的铁壶,从储物间里拿下来一些木板,往窗户上镶。
随后,他推动木门上了锁,一家人准备吃晚餐。
厨房里,烟火缭绕着,今天的晚餐比较简单,玛丽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烤制饼干了。
不大的方桌上摆着几只盘子与瓶瓶罐罐,只有简单的煎蛋和煎肠,还有一些面包片和干奶酪。
中间摆着一碟子饼干边角料,就算是所有的菜了。
不过,家里没人挑剔饭食,干了一天的活儿,中午也是对付一口,大家早就饥肠辘辘了,此刻都以埋头吃饭为主,只是时不时谈论各自今天的事情。
玛丽决定要全职做熟食和烘焙商品,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有什么不适合的。
黛莉认为,她在制作饭食上,确实有自己的本事,只要给了她精确的配方和剂量,试着做个一次,也就能够成功,即便是不常规的食物,也能复刻出来九成相似。
而纳什先生和弗莱德,则是震惊于曲奇饼干能带来的利润。
要不是他们二人知道自己手笨的像萝卜,都想收拾收拾回家来做饼干了。
既然分好了工,剩下的事情就是计划一下要生产哪些产品。
在这件事上,众人都很有自知之明的不做声,只静静地听着黛莉条理清晰地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