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身边的苏玉照。
苏玉照还是同幼时一样,偏爱色彩秾丽的衣裳,却不像京中其他贵女一样喜欢金玉珠钗一类的物品,只将头发尽数盘起,以红绡包髻,外围一道红丝缯发带,也不爱戴耳珰,浑身上下仅手腕上一条红玛瑙手串,还是数年前皇后所赏,她才不曾摘下。
苏玉照学着苏行简的动作,也朝着顾湛敬酒,“见过太子殿下!”
顾湛点点头,想起那日同沈宓一道进宫时,在母后寝殿,顾持盈问他,若是苏玉照有了信,一定要告诉她,如今苏行简与苏玉照提前回京,即使是他,也是今日午后才知晓,顾持盈在宫中,怕是不知。
是故他淡淡同苏玉照道:“持盈那日闹腾我,说想见你,你明日若有空,进宫陪她说说话也好。”
苏行简犹豫片刻,看一眼妹妹苏玉照,朝顾湛道:“殿下,玉照毕竟是外臣之女,苏家又非外戚,她早已及笄,只是一直未曾相看到合适的人家才没婚嫁,如此频繁出入宫禁,怕是不好。”
顾湛并不以为意:“无碍,持盈在宫中一众皇嗣中年纪最小,性子是骄纵一些,这么多年,也只有玉照同她相处和睦,你又即将做孤的詹事,都是自己人,这般见外作甚?”
他此话一出,苏行简也不好反驳,只能道:“既然是殿下的意思,臣与玉照自然不好推拒,”他又转头同苏玉照吩咐:“只是如今毕竟比不得幼时,你入宫陪柔福公主解解闷便好,千万不要像以前一样,不知轻重地往东宫跑。”
苏玉照嘟囔一句:“这话你唠叨了我一路,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本是一段插曲,在座不是苏行简昔日在汴京至交便是与他同榜进士、翰林同僚,顾湛也不曾刻意摆架子,是以氛围很快轻松起来,觥筹交错,谈笑不绝。
约莫刚过戌半,有个家仆打扮的男子进来在下首坐着的一年轻郎君耳边低语,他的神色明显犹豫起来。
早有人看穿其中端倪,“你家那位母老虎又来催你回家了?”
那人低声:“别乱讲,什么‘母老虎’不‘母老虎’的。”
“嗐,你还不认,这满汴京谁人不知咱们杜司谏虽当年状元及第,春风得意,更是官图亨通,平步青云,却唯独娶了个出身蜀中的夫人,‘惧内’之名早已不是秘密。”有人调侃。
杜司谏反驳道:“大丈夫行于天地之间,我怎会惧怕她?只是感情甚笃,平日多让着她罢了,‘惧怕’一词出来,你到底是污我俩谁的名声?待你们日后成婚,只怕与我一样!”
他才说完这句,他家家仆尴尬道:“主君,主母说她只在楼下等您一刻钟,若是您不下来,她便提刀上来了……”
席间所有人顿时大笑起来,杜司谏也不挽尊,匆匆起身:“请殿下恕罪,为免内子冲撞殿下,臣且告退。”
看着杜司谏仓皇离去的背影,顾湛也没忍住轻笑一声。
有人拿杜司谏开玩笑:“照着杜司谏所言,他的烦恼,席间你我未曾娶妻之辈,怕是难以感同身受。”
酒过三巡,席间众人也不拘束礼节,便驳他一句:“我瞧着倒是他杜司谏不敢犯娘子的‘家法’,那殿下的东宫,如今不也有一位么?”
苏玉照跟着问:“是呢,不知那位沈良娣,是个怎样的人?”
提到内宅之事,顾湛的笑意渐渐敛去。
对于太子依圣旨纳那位阵亡的辅国将军沈淮遗孤沈氏为良娣之事,苏行简也有所耳闻,是以他才劝诫妹妹苏玉照莫要再去东宫,此刻窥见顾湛的神色,他心下思忖一番,当即阻碍先前那人:“行了,开玩笑也该有个度。”
那人自知失语,当即朝顾湛认错。
顾湛对此却并未深究。
毕竟他只是奉旨给沈氏在东宫一个名分,东宫不缺几双碗筷,他对沈宓也没什么特殊感情,东宫又只有沈宓一人,他观沈宓,倒是个安分守己的,所谓后宅鸡飞狗跳之事,应当不会发生在东宫。
此事很快揭过,没几杯酒的功夫,便无人再提。
樊楼包厢里点着炭盆暖炉,包厢中正宴饮,无人留意到外面纷纷扬扬又下起雪来。
沈宓在东宫青鸾殿中静待,瞧见外面落雪,不免担忧起来,她听闻顾湛从东宫离开去樊楼时,是骑马去的,也不知有没有带伞,遂遣丹橘去问孙澄。
孙澄说难得沈宓想得周到,下午那会儿万里无云的,没人想到晚上会突然落雪,殿下又走的急,确实没带伞,连裘衣也未曾披一件便去了樊楼。
沈宓心头染上一丝担忧,她问翠微:“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翠微看一眼天色,回答:“应当将近亥时。”
亥时,想必樊楼那边也快要结束,她总不能让顾湛冒雪回来,于是让人套了车,带上伞和大氅前往樊楼。
车子停在樊楼外面,翠微问她:“良娣,我们要上去么?”
沈宓挑开帘子,看着人来人往的樊楼,又将帘子放下,轻缓摇头:“不必,还是莫要搅扰殿下的兴致,我们等在此处,殿下从樊楼出来接应便是。”
“只是这车内没有暖炉,外面下着雪,单坐在车里,未免太冷。”翠微不忍。
“无妨,想来殿下这边也快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