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2 章(2 / 3)

桃也就不再坚持让他陪自己逛集市了。

*

李忆梅上班忙得水都没喝上几口,压根不知道自己又多了个徒弟。

快下班的时候,她想起来还有一件事要嘱咐黎棠:“铝厂都是些大老粗,明天晚上去铝厂参加联谊,你可别戴眼镜啊!”

转岗的事还没定下来,黎棠也就没提,只咧着嘴冲她笑:“我就下车间的时候戴眼镜,其它时候不戴!”

这个时代是六天工作制,周日休息一天。她们班组下周轮夜班,这意味着有两天两晚的空档时间。

这跟小长假有啥区别。也难怪车间里女工们个个都按捺不住放飞的心情。

李忆梅看黎棠心情似乎不错,随口问了句:“等会洗完澡,我跟葛芬打算去集市买擦脸油和发夹,你要不要一起去逛逛?”

肖山其实是个距离省城邵州二十公里的工业小镇,从五十年代开始几个国营大厂陆续建在这里,人口越来越多了。每个月逢3、6、9的日子都会有集市,附近的各家国营商店、供销社、农民老乡会汇集到镇上。

纺织女工工资高,自然成了集市上的主力消费人群。

黎棠想也不想便答应了,正好她想去集市采买点东西。早上出门的时候,她特意把上回剪的头发给带上了。集市上应该有收头发的,卖了然后顺道买几床芦席回来。

昨天李婶已经带着老家的泥瓦匠去土坯屋里看了下情况,泥瓦匠回去准备材料了,跟黎棠约好礼拜天一大早过来修房子。

赶巧她这两天倒班,有空盯修屋的事,不用请假不用换班可太好了。

现在的土坯屋是个大通间,加门不太现实。她打算买几张芦席,把大通间隔成三间屋,这样一来,她和姥姥不仅有了堂屋,还有了各自睡觉的房间。

下午两点,早班下班铃准时响起,各个车间的女工像是等待发令枪响的运动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奔向澡堂,抢着第一批洗澡。

西织虽然各方面都比不上东织,但有一个东织没有的优势,距离生活区澡堂近。

黎棠已经越来越适应红棉厂的生活。每天都把拖鞋放在袋子里,脚上穿着胶底的球鞋,跑得快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冲到澡堂。

这个时代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各种形式主义的加班,也没人在快下班的时候喊你开会。

大家都掐点下班,磨磨叽叽反而影响交班,耽误下个班组的活。黎棠很喜欢这种上班和下班泾渭分明的生活状态。

红棉厂澡堂是两年前建成的,热水供应充足。女澡堂是个大通间,连隔板也没有,总共几十个淋浴头,最多可以两个人共用一个。

黎棠不习惯跟人共用淋浴头,每次都赶第一波。

幸好上大学的时候已经经历了学校公共澡堂的洗礼,看到白花花的衤果体,她已经面不改色心不跳了。

澡堂里弥漫着白雾和蒸汽,热腾腾湿漉漉的,扑面而来的气息让沉睡的记忆瞬间被唤醒,恍然间好像回到了校园时代。

黎棠闭着眼睛仰着头,任由温热的水冲刷着身体,每天只有这个时刻,是最接近原来那个世界的时刻。然而她并不能享受太久,外头好多人在等淋浴头空出来。

洗热水澡的感觉太好了,洗浴用品是一小块白色香皂。记忆告诉她这个时代用香皂洗头是件奢侈的事情,有些节省的女工甚至用碱面洗头。

这时候就显出了剪短发的好处了,省皂。黎棠毫不犹豫地打了两遍香皂。

李忆梅和葛芬着急去逛集市,今天也赶上第一波了。两人挤在黎棠旁边的淋浴头底下一起洗。

三个人洗完,擦干头发,换好衣服出来,上班的疲劳一扫而空。

外头秋高气爽,天空瓦蓝瓦蓝的,刚洗完的头发被秋风一吹后脑勺有点冷,黎棠赶紧裹上头巾。

集市距离红棉两站公交车,走路十几分钟,三人一致决定走路过去。

走到一半,身后响起一阵“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五六辆自行车从后头赶了过来。

几个跟石光亮一样穿着蓝色工服的男青工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孟芸坐在一个男青工的自行车后座,探出头冲她们挥手:“你们走路去集市啊?上班站了八个小时不嫌累啊?”

那几名男青工骑着自行车往前赶,听孟芸跟路边三个姑娘打招呼,便在不远处停了下来。

其中一个面容俊秀的男青工眯着眼睛打量她们几眼,突然开口提议:“正好我们几个没带人,你们要是去集市的话,我们把你们捎过去吧。”

虽然机修部黎棠压根不认识几个人,但眼前这个她还是知道的。机修部的保全工高卓,杨桃的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位。

那本年代玛丽苏文,他是男配之一。

红棉厂机修部总共几十个机修工,分为保养工和保全工。像石光亮那种,只是红棉厂机修部最普通的保养工而已,负责细纱机日常调试和维护,修理一些基础故障。

一旦细纱机出现复杂故障,需要大修大调,还得保全工出面。整个红棉厂,只有几名保全工,他们不仅懂机械传动原理,会看设备图纸,能解决复杂故障,同时还懂纺织工艺。

高卓就是这几名保全工当中的一位。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