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山鸣回到酒楼,一直没睡着。
他实在没想到,南江县之行,竟是以这样的方式收尾。
银子他讨回来了。
剩下的粮食等到秋收后就能拉回去。
叶家里子面子都有。
可这事还是不对劲。
“被占便宜了。”叶山鸣嘀咕。
苏清的反应速度太快,根本不给其他考虑的时间。
但凡事情缓和几日,都会有不同进展。
而且这事还没什么后果,王焕被她整怕了。
加上还有叶家掺和,所谓的乡绅也不敢还手。
好个女县官。
比他见过的那些酒囊饭袋官员强多了。
事情了结。
叶山鸣没什么要事,只等着货物装卸完毕,他就可以离开。
秋收后的粮食,自家其他商船会再过来。
这一趟跑下来,水面虽不太平,但也能走。
尤其是这南江县,贸易已然顺畅。
叶山鸣十分悠闲。
苏清这边已经在准备秋收。
之前统计的房屋跟田地损毁情况,现在已经有了作用。
可以大致了解各地田税情况。
越是了解,苏清越明白,今年的秋税要比往年低一般。
也就是说,就算收了税,衙门该穷还是穷。
好在百姓日子好多点。
王乡绅一事上回了口血,再加上收粮了,至少不会有饿死人的事发生。
这样来看,也是一个安慰。
苏清看看账册,再看看练字的字帖。
两害选其轻,这会翻哪个。
苏清十分认真地挑选,顾从斯不知道从哪冒出来,抱来几本新字帖:“这几本正适合你。”
苏清顿住,假装没听到。
等顾从斯说什么字如其人,还有诗经里她根本听不懂的话时,捂着耳朵道:“停,说人话。”
顾从斯:“诗经里话,还不是人话?”
听不懂的就不是!
苏清收起字帖,继续看账本。
天气转凉,汤药可以陆续停了。
秋收之后,粥棚也能停。
事实上,王乡绅还了银子之后,现在来领粥的人,已经大幅减少。
排队太耗时间,稍微有余力的,都愿意做些其他挣钱的活计。
这也算好事一桩吧。
苏清认真安排接下来的事。
顾从斯默默看着,忍不住道:“你没听外面说什么吗?”
逼王焕还钱,已经过去三日。
这三日里,整个南江县都在夸苏主事。
从还钱到防治疫病,简直夸的天花乱坠。
尤其是隔壁县疫病的严重,超过他们的想象。
这些话,出自一个闲得发慌之人的口中。
“给叶山鸣带个口信,闲的没事就去码头扛货。”苏清道,“我是借了他的势,也不用这般小小气吧。”
顾从斯道:“月满则亏,他这么夸赞,对你反而不好。”
都说花花轿子人抬人。
把一个人捧的太高,并非好事,反而像捧杀。
苏清想了想道:“算了,这个口信他也不会听。”
随后,苏清写了张条子,上面道:“谢谢夸赞,我这南江县主事的位置更稳了。”
最后还画了个笑脸,让病好的云喜送过去。
顾从斯没拦住,问道:“这有用?”
“有啊,他才不想我坐稳主事位置。”
否则怎么跟王乡绅沆瀣一气,从百姓那赚钱啊。
这倒是实话。
叶山鸣收到纸条后,果然不再搞小动作。
但他却打探到一个意外消息。
“南江县七个药铺医馆,全都自愿帮苏主事办差。”
“因为苏主事许诺,明年本县种药材,会带他们一起。”
“种的是伤药。”
叶山鸣用扇子敲敲桌面,面上显出几分严肃:“确定是伤药。”
“对,伤药。”小厮答,“她还统计了本地烧毁的田地,荒地。”
“就是准备做这件事。”
小厮都道:“这个南江县的苏主事,真的厉害。”
“对百姓好,还聪明,甚至知道要种伤药。”
这事也就他们江南一带的商户知道。
朝廷从三月到现在八月,打了半年的仗,伤药已经开始进展。
要不是中原有一批库存,现在市面的伤药价格肯定翻倍。
叶山鸣脸上又带了笑:“确实是个厉害的。”
“走,这买卖,我们也要参与。”
捧杀自己的叶山鸣再次来到衙门,苏清对他倒是和颜悦色。
只是对方开门见山,开口就要做伤药的买卖。
苏清惊奇道:“我只是计划,一无种子,二无规划,这都要参与?”
约等于有人要做买卖,刚有个念头,就有人上赶着投资。
苏清打量他,一如对方在公堂上打量他一样:“叶公子,你确定你会做买卖?”
这话一出,叶山鸣顿住,知道自己着急了,随即道:“但以你的聪明,怎么会做不成这事。”
苏清笑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