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着自家六子阐述心中理想,不由想到了赵宋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
“啧,爹您倒也不用这么夸赞我。”
. . ...咱只是突然想起这四句,并没有夸赞你这逆子的意思!!”朱元璋没好气的拂袖。朱桢一副你说什么都是对的模样,观之极为欠揍,总给人一种嘲讽的意味。
说实话,朱元璋着实很难将眼前这没脸没皮的逆子,与带领琼州从一穷乡僻壤,一跃成为天下最繁盛之地的功绩放在一起。
割裂感. .,太强了。
让人觉得过于不现实,可偏生又是现实。
虎眸流露着复杂的光芒,朱元璋心中感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说来是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
出身社会最底层的他,想法与自幼长于皇宫,天生富贵的朱桢不一样。
或者说,他的理想远没有自家六子那般崇高。
什么让我华夏汉人血脉世上永不断绝,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可以耕种的土地。
让华夏数千年来的文脉,让仁义礼智信永远的传承下去。
让万千汉家儿郎,永不再受异族铁蹄战乱之苦。
当年他加入红巾军反元时,想的只是能有口饱饭吃,能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罢了。
后来驱逐了蒙元鞑子,建立了大明王朝,坐上了皇帝宝座。
他想的是让百姓多吃点饭,官员不贪腐,将士安分为国,让朱家在皇位上坐得稳,坐的久。朱元璋心中不得不承认,论胸怀,论为国为民,论为华夏汉家儿郎。
他,不如自家老六!
当然,也只是在心里,面上他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再怎么说,他终归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是朱桢这狗东西的亲爹!
“留下来吧。”
忽然,朱元璋没由头的来了这么一句。
朱桢闻言微微蹙眉:“我没太听明白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 ..咱老了。”
如水月光照耀下,满头白发,皱纹横生的洪武帝神情落寞。
“世上没有不老的英雄,岁月如刀,斩天骄。”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
“咱,今年已经是六十有五了,近来精神头越来越差,饭量也大减,怕是没有几年活头了。”“咱不是寻仙问道的秦始皇,不是贪恋权势的汉武帝。”
“本是一介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死就死了,咱从不忌讳,也从不惧怕。”
“但咱怕的是大明后世之君无能。”
“世上无千秋万代的王朝,咱知道大明终归是会亡的,但咱怕的是,大明亡在蒙元鞑子,亡在异族铁蹄之下。”
“你生来便是天皇贵胄,未经历过异族残暴统治的年代,难以体会那时汉人的辛酸与悲痛。”“这些年来,咱一直派遣军队北伐蒙元鞑子,试图尽可能歼灭他们的有生力量,最好在咱这代人便把外患永远根除。”
“可惜,前人未竞之事,咱也做不到。”
“塞北草原大漠太过广阔,咱与大明能将蒙元鞑子打残,却无法彻底将其消灭。”
“咱之所以让你的兄弟们就藩九边,便是想着咱死后,开国诸将凋零后,蒙元鞑子仍旧无法再次入侵中原。”
“可未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
“咱承认,你是咱诸子当中. ..最贤明,最有才能的。”
“老六啊,你生于应天,长于紫禁城,华夏生你养你的故土。”
“咱由衷的希望你能留下来,让琼州再次融入大明,融入华夏。”
“前段时间的天幕里的后世人也说过,你带领着大明开创了华夏王朝前所未有的版图。”
“你的根在此,你的祖宗在此,未来咱死后也会埋在紫金山上的孝陵。”
“你,留下来吧。”
千言万语,抵不过最后一句父亲对儿子的祈求。
朱桢沉默的看着眼前这位曾经横刀立马,威震天下的英雄。
他,真的老了。
华发已生,那双让百官颤栗的虎眸已渐渐浑浊,威严的脸上也生出了老人斑。
世间唯时间最无情,让美人迟暮,让英雄白头,让曾经自诩人间第一流,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冢中枯骨。
要说朱桢的心中没有触动,那是不可能的。
可..他真的不愿与内陆那些个地主、豪强、文人、豪商浪费精力。
时代的浪潮,已让蓝星不再局限于一国一家,不再局限于眼前的陆地。
他回想前世的历史,朱老四judy的永乐一朝,郑和六下西洋,宝船舰队所到之处,不遵王化者,尽皆伏诛。
那时,南洋诸国土人视大明如天神之国,视明军如天兵天将。
大明本可以成为大航海时代的霸主。
可惜的是. .. . .朱老四生了个不孝子,一登基便推翻了他的下西洋的政策。
大明,再次施行了海禁。
曾经威慑诸夷,航行万里扬国威于四海的宝船舰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