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嫌钱多的人吗?
迪龙、大傻和李凤儿现在就见识到了,人就站在他们面前,就是陈浩东!
眼前这个年少轻狂的导演,正准备拍摄一部比古装题材还要冷门的电影,选的第一个演员是一个过气了的演员,现在还要加上一个被誉为“票房毒药”的煞星......
别的不说,就光这几点就足以预判这部电影拍摄出来大概率就是死路一条。
有一瞬间三人都觉得陈浩东这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还是怎么说,有这么糟践钱的吗?
他们本想着要好好劝一下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导演,谁曾想都还没开口劝,陈浩东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小马这个角色我已经决定就用周闰发,除非他不演,否则没什么好说的。”
三人同时一惊,大傻和李凤儿知道他脾气倔,既然已经决定,他们就不会再劝了,后续就按照他的吩咐做事就行。
迪龙见状,自己本来也是拿钱做事的,没什么好讲的,只好说:“阿发和我没做过搭档,不过在片场的时候,私底下常有来往。”
“人我可以帮你叫过来,只是陈导,现在我算是东盛的工作人员之一了吧?”
陈浩东点头:“当然是。”
迪龙解释说:“目前我既然作为东盛的一员,就有责任告诉你,整个港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导演,都不敢请周闰发。”
“你不要误会,我和他没什么过节,我只是为电影的前途着想。”
话已经说的很诚恳,大傻和李凤儿同时看向陈浩东,希望他能重新考虑小马这个人物的选角。
“是因为票房毒药的原因对吧。”陈浩东表情很淡然,甚至都没有过多的思考就淡定的说,“今天他是票房毒药,不代表他一辈子都是票房毒药。”
“迪哥,我说句冒犯的话。你现在事业陷入低谷,但不可能一辈子都是低谷吧?”
迪龙愣了一下,随即又笑着摇摇头:“你说的没错,我现在就去联系他。”
他很认同陈浩东刚刚讲的话,人怎么可能一辈子走霉运。他要是这么想,那现在就不会坐在这里接这个剧本,而应该是在其他地方找工作,放弃演员这个身份。
......
周闰发早期的电影并没有任何起色,在70年代末凭借《上海滩》一片中崭露头角。
其中他饰演的许文强一角备受欢迎,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角色火起来,反而被这个角色禁锢住了。
导致后来演戏,很多人说他演什么都像许文强,太出戏了,讲白了就是不好看。
这让周闰发也一度陷入对自己的怀疑,这让他继许文强一角之后接的很多戏都票房惨淡。最夸张的一部电影连续上映三天,只卖出十几张票去!
接下来一段时间,没人愿意请周闰发做主演了,关键是不敢请。有他在,拍米国大片也得凉。
这其实不怪演员,要怪就怪他把一个角色刻画的太优秀,如果要让他跳出这个怪圈,必须得有一个更好的剧本,一个更出彩的角色人物,再加上一个牛逼的导演才能让他翻身。
众所周知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
类似这种情况的例子还有很多,陈浩东记得在他前世,那部98版的水浒传中,扮演鲁智深一角的臧京生老师当时就是因为把鲁智深演的太好,导致后面基本接不到什么戏。
原因就是观众怎么看他都像是看见鲁智深,比方说让他去演个皇帝,就不像臧京生在演皇帝,而是鲁智深在演皇帝!
真是奇怪又好笑。
言归正传,现在虽然没人找周闰发拍戏,但他也不至于到什么戏都接那种地步,首先他还是要看剧本。
迪龙是在片场找到他的,他现在正在拍一些电视剧,毕竟大荧幕,也就是电影这边没有人找他。
听到迪龙说有人想找他做主演,就连他自己多少也有些惊讶。
两人寒暄几句,一起到片场的休息室谈剧本。
“准备转战电视剧了?”迪龙问。
周闰发拿着两瓶水过来,递过去一瓶:“得糊口啊,电影没人找我拍,我自己又不会拍!”
“不像你这么潇洒,直接解约,跟着就有戏接。”
迪龙笑着拿出剧本:“运气好而已,你看看角色,导演指明要找你。”
“点明找我?这个导演钱很多啊?”周闰发点了支烟,狐疑的问了一句,又接过剧本,“英雄本色,江湖片啊,这导演新人吧?”
迪龙说:“是个新人,不过很有想法。”
说着,他把陈浩东的话告诉了周闰发。
票房毒药,不可能永远是票房毒药。
周闰发听到这句话之后有些动容,这话是他近两年里听过的最提气的一句话了。
他很快就把剧本浏览了一遍,这部戏对他来说没太大亮点,不过他这个人向来都愿意挑战任何角色。
像是小马这种角色,他倒还真没尝试过。
只要剧本能打动他,片酬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你告诉......他叫什么来着?”周闰发问。
迪龙回答:“陈浩东。”
周闰发说:“嗯,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