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过不来,文武百官堵在武关下,慌乱失措。后面李傕郭汜又联合起来,追兵大至。
就在皇帝跟众官惊慌之时,另一支西凉军却赶来救援,领军的是张济的侄儿张绣和从白波军投靠朝廷的杨奉。
两人护送皇帝向东过函谷关,经过被烧成断垣残壁的洛阳时,皇帝下马哀哀号泣,众官无不落泪。此时缺衣少食,天寒地冻,多有一品二品的官员被冻死饿死。出了虎牢关后,杨彪道:“陛下可降旨令袁本初、曹孟德前来接驾,这二人均是实力雄厚,再不惧贼矣。”
汉帝点头,正要遣使者去,忽然间尘土扬起,一彪军来到,为首一人满脸虬髯,厉声喝道:“皇帝何在?”
众人战战兢兢,张绣挺枪上前道:“尔乃何人?”
“某是陛下亲封匈奴单于于夫罗也!”那人哈哈大笑道,“今日特请陛下至上党一行。”
南匈奴的于夫罗等人与白波贼韩暹、李乐、胡才等人联兵来劫驾,杨奉也是出身白波贼,被韩暹用言语说得犹豫起来。
当日一场乱战,张绣虽然神勇,但寡不敌众,眼看难以抵挡。
就在于夫罗等人欲来抢夺皇帝时,却被河内太守张杨从后掩杀,与张绣联兵将贼军杀退,迎接皇帝渡过黄河进入到河内郡。
此时曹操在濮阳,听说皇帝落难事,召谋士程昱、陈宫商议后,决定出兵迎驾。但兵发一半,便听说皇帝渡河,于是收兵回去了。
没了荀或,曹老板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积极性大为降低,否则恐怕就会带兵怼过河去了。
最终皇帝在河内,由张杨张绣护卫,这两人倒都算是真正的忠臣,没有什么狼子野心。
当此时,皇帝只能遣使向离此最近的袁大导演求援了。
袁导接到钦使后,自己有些狐疑不定。
手下几个谋士中,泪授极力赞成,认为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拼命鼓动袁绍。
袁绍犹豫之时,起身如厕,许攸跟进来说了一句话,顿时让袁导霍然省悟。
“明公岂忘刘虞事乎?”
对啊,我特么当时都直接要立刘虞当皇帝了,现在把这个皇帝接过来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何况,此时在天下人心里,汉室早就已经走向了末路,威信无存了。
于是袁导不管沮授如何劝说,反正置之不理,任凭天子在河内郡城里瑟瑟发抖。
此事暂且不说他,丹泉这里,来传旨意的两个钦使身份都不简单,一个是杨彪的儿子杨修,一个是朱的小儿子朱令。
之所以派这么两个人,恐怕杨彪这些人当时也有自己的私心吧。
此时两人在馆驿内沉闷对坐,表情都十分发愁。
“秦府君看来是根本不会出兵,陛下又被袁术截住。文礼,这秦子卿和你家是否有旧?”杨修试探着问朱令摇头:“家兄蒙其所救而已,吾父特意嘱付某向秦府君致谢。”
“他若肯出兵,区区袁术又怎能阻挡得住!”杨修怨愤道,“关东群雄,皆是野心勃勃之徒!”朱令瞟了他一眼没说话,他两人的立场自然是站在皇帝一边的。即便二袁和杨家是姻亲关系,却也是敌对立场。
在丹泉滞留数日,杨修日日烦躁不安,求见秦羽数次,都未能见到。朱令却渐渐地沉稳下来,这天杨修过来拜访,见他手执一份报纸看得十分入神,好奇道:“文礼看的是丹泉报?”
“非也,这是丹泉第三种报纸,名为“传奇’。”
杨修好奇之下,拿过他看完的报纸看了一阵,原来这报纸上面讲的全是些离奇古怪的故事,极尽奇趣,耸人听闻。他不由得鄙夷道:“此皆哗众取宠之语耳,秦子卿此人最好此道。”
将报纸掷在桌上,见朱令仍然看得入神,不由哼了一声,拂袖而出。
这份传奇报是秦羽闲着没事,将前世几个武侠故事写来哄老婆的,然后顺手就弄了份报纸刊发出来。丹泉报半政治半娱乐,纯粹趣味性的报纸也还是要有一份的,以后可以做成杂志。
他在以前看过的武侠小说中,选了没有什么历史背景的几篇改编出来。比如笑傲江湖、风云第一刀等,一时之间在丹泉的反响还不小。
这时代的冷兵器套路流传极广,武侠小说比秦羽想象的更受欢迎。
连续四五期,销量越来越高,远远地超过了丹泉报和思想报。
而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也在街头巷尾流传开来,甚至剧团想要改编成戏剧。
“我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
朱令痛苦地抓着头发,头发掉得遍地都是。
越写越怀疑自我,自己看着感觉羞愧,几乎想把稿纸撕个粉碎。
但是…不敢啊!
截稿期要到了,交不出稿那秦府君是真的会把他关起来逼着写的啊!
朱皓已经写了十多期,让秦羽惊讶的是,这家伙竟然是个写爽文的天才!他几乎是无师自通,学会了种种套路,什么欲扬先抑、扮猪吃虎,都被他给捣鼓出来了!
秦羽居然给看上瘾了,成了这货的书迷你敢信?
所以朱令地位名气一下子就起来了,年少成名,顿时在丹泉城里成了风云人物。平时里酒楼出茶馆进,人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