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四合院之我的传奇人生> 第64章 福利院的安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章 福利院的安排(1 / 2)

福利院食堂的玻璃窗上蒙着层薄薄的水汽,阳光透进来,把屋里的热气都染成了暖金色。

大铁灶上的两口锅正咕嘟作响,左边锅里卧着胖乎乎的肉包子,笼屉掀开时,白雾裹着肉香“腾”地窜出来,引得围在灶台不远的孩子发出一阵惊叹;右边锅里的面条更热闹,白菜叶子、胡萝卜丁在汤里翻滚,筷子一搅,满锅都是诱人的香味。

何雨柱系着条灰布围裙,正站在案板前忙活。他袖子挽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面团在他手里像有了灵性,揉、擀、拉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只见他捏住面团两端轻轻一扯,手腕顺势一抖,面条“唰”地展开,细的如发丝,扔进沸水锅里,溅起的水花都带着股筋道的劲儿。

“柱子这手艺,真是不错。”薛玖端着碗刚出锅的手擀面,忍不住感叹。

面条裹着的臊子,咬一口筋道弹牙,肉香混着酱香在嘴里散开,连汤汁都鲜得能舔干净碗底。他以前觉得自己煮的面还算不错,可跟何雨柱这童子功比起来,简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人家的面,连面汤都透着股琢磨过的讲究,咸淡刚好,还带着点汤的鲜味。

王院长坐在桌边,正给怀里的小丫头喂包子。拳头大的肉包子,皮暄软得能掐出印,咬开一口,油亮亮的肉馅露出来,小丫头迫不及待的伸过去脑袋,吃了一口,含糊不清地喊:“奶奶,好吃!还要!”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王院长笑着帮她擦了擦嘴角,眼神里的温和像化不开的糖。她看了眼满屋子狼吞虎咽的孩子,有的捧着馒头啃得腮帮子鼓鼓的,有的端着面碗蹲在角落,连汤都舍不得剩,心里满是踏实——以前孩子们虽然胃口都不错,却没有像今天一样吃得欢快。

何雨柱刚把最后一碗细拉面盛好,就听见薛玖的声音:“柱子,你这馒头怎么做的?一点酸涩味都没有,比我蒸的强太多了。”他蒸的馒头,总带着点面发酵时的酸气,可何雨柱做的馒头,掰开是细腻的蜂窝状,嚼着有股淡淡的麦香,空口吃都能吃两个。

“这得揉面的时候多醒两次,碱水也得放得准。”何雨柱挠挠头,笑得有点憨厚,“我爹教我的,说面是活的,得顺着它的性子来。”他拿起一个刚出锅的馒头,递给薛玖,“你喜欢回头我教你。”

薛玖接过馒头,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咬了一大口。“好啊!。”

王院长看着两人,把包子塞进小丫头手里,让她自己啃,清了清嗓子:“小何,要是你没意见,明天就来上班吧。不用试用期,直接算正式工,每月工资三十块,你觉得怎么样?”

这话一出,何雨柱手顿了一下。他眼睛瞪得溜圆,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三、三十块?”他本以为能有二十就不错了,毕竟做学徒工可没有工资,他刚来也不会太高。

“对,三十块。”王院长点点头,语气里带着肯定,“你的手艺值这个价,而且福利院也需要你这样的人。”她顿了顿,接着说,“等会儿吃了饭,你跟谢主任去登记一下。面摊开起来之前,你就先跟着蒋大爷,把食堂的事操持起来——从明天开始,来帮忙开荒的工人也在这儿吃饭,得让大家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嗯嗯!”何雨柱连连点头,嘴里的馒头都忘了嚼。他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三十块钱,该怎么花才好,平时他能拿到的零花钱,也就三毛五毛的。

薛玖看着他这副喜不自胜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何雨柱这人,看着大大咧咧,心里却实在,给点甜头就掏心掏肺,只不过这家伙爱耍小聪明,这点得慢慢调教。

孩子们吃得差不多了,大一点的孩子自动端起碗往洗碗池走,小的也跟着帮忙擦桌子。福利院的孩子都懂规矩,从不浪费粮食,碗里的饭粒都要扒得干干净净,连沾在碗边的臊子都要用馒头擦着吃。

“小何这手艺,确实不错,面摊开起来应该不错。”王院长年轻的时候,也是吃过见过的,“蒋大爷年纪大了,回头让小何帮衬着一些,以后食堂也交给他。”

薛玖眼睛一亮,顺着她的话往下说:“院长,我正想跟您说这事。小石头和铁蛋那两个孩子,手脚麻利,人也老实,我想让他们跟着柱子学手艺。过个两三年,他们长大了,就能接手面摊。”

小石头今年十二岁,父母走得早,在福利院待了五年,平时干起活来从不偷懒;铁蛋比他小一岁,力气大,经常帮着院里干活。这两个孩子要是能跟着何雨柱学厨艺,将来好歹有门吃饭的本事。

王院长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让他们跟着学,小何管着,这个办法好!既解决了人手问题,又能让孩子学手艺,一举两得。”

“不止是他们俩。”薛玖顿了顿,语气更认真了,“以后福利院的孩子,要是没读书的天赋,都可以跟着柱子学手艺。哪怕只会做糕点、煮面条,也算有门傍身的本事,总比将来出去两眼一抹黑强。”他想起前世见过的那些没手艺、没文化的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有多难,他不想这些孩子将来也走那样的路。

最关键一点,福利院只是照顾婴幼儿,到了十六岁,就要放他们出去自力更生,不可能照顾一辈子。

王院长沉默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你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