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全球冰封:重生后将自己上交国家> 第108章 末世已逝,余烬犹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8章 末世已逝,余烬犹温(2 / 3)

木的脸上肆意流淌。

吴卫国和林风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代表母巢信号源的巨大红点彻底消失,看着代表兽群威胁的红色浪潮迅速退散,久久无言。

胜利了。

但这胜利,是用尸山血海、用破壁者的燃烧、用雷虎的涅槃、用整个文明的孤注一掷换来的。代价,太过惨重。

母巢虽毁,但散布在全球海洋中的异兽并未消失,只是失去了统一的指挥,陷入了混乱和各自为战。人类的威胁并未解除,但最恐怖、最具组织性的源头被掐灭了。

而就在终焉之光发射后不久,一个更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开始悄然发生。

海平面停止了上升。

全球监测网络的数据清晰地显示,那持续了数年、稳定而绝望的上升曲线,在达到一个峰值后,竟然开始缓缓回落!

起初很慢,每天只有几毫米。

但趋势,无比清晰!

洪水,开始退却!

地质学家和气候学家疯狂地分析着数据。

海渊纪元带来的剧烈地质和气候剧变,在达到某种临界点后,终于开始进入平复期。

超级火山的喷发逐渐停息,烟尘散去,阳光重新变得温暖。

地壳的剧烈活动趋于缓和。

融化的冰川在低温下开始重新凝结。

更重要的是,海洋与大气之间那狂暴的能量循环,在失去了持续的外部刺激如超级火山和地裂后,开始逐渐恢复某种动态平衡。

海水,开始缓慢地回归它原本的领域。

一年,两年,三年…

海水以缓慢但坚定的速度退去。

被淹没的陆地重新裸露出来,覆盖着厚厚的淤泥、盐碱和海洋生物的残骸,一片狼藉,却也孕育着新生的可能。

昆仑之心外围,曾经需要叹息之墙防御的海岸线,逐渐变成了遥远的记忆。

新形成的滩涂和湿地,成为了耐盐碱植物和适应新环境的生物的新家园。

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显著降低,气候逐渐变得温和。

虽然辐射和污染依旧存在,生态恢复漫长,但致命的热肺瘟疫和未知远古病毒的威胁,随着环境的稳定和人类免疫系统的逐渐适应,也在缓慢消退。

末世,终于显露出了终结的曙光。

十年后。

曾经高悬于世界屋脊、被风雪和战火笼罩的昆仑之心堡垒,依旧矗立,但已不再是唯一的孤岛。在洪水退去、露出的大片相对安全的土地上,如同星星之火般,出现了新的人类定居点。

它们规模不大,依托着烛龙基地遗留的诺亚方舟仓库、或是地势较高的废墟建立。

人们利用源生藻净化土地,种植耐盐碱的改良作物,小心翼翼地重建着家园。

昆仑之心,成为了这些新生聚落的精神象征和技术后盾,提供着有限的技术指导和物资交换。在昆仑之心最深处,最高级别的生物隔离区内。

雷虎,依旧静静地躺在生命维持装置中。

他体表的灰白色结晶变得更加厚重、内敛,如同最完美的玉石,散发着温润而神秘的微光。体内的能量核心稳定地脉动着,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周院士和他的继任者们,依旧在监测着他。

数据显示,他的生命体征极其平稳,甚至可以说超越了人类。细胞衰老近乎停滞,意识沉静如同深潭。他仿佛进入了一种永恒的、超越生死的蛰伏状态。

没有人知道他何时会醒来,醒来后会是什么。

他是末世留下的最后谜团,也是新纪元一个沉默的守望者。

在昆仑之心新建的黎明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合金纪念碑。

碑身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名字。

有在冰封纪元牺牲的战士,有在烛龙基地陷落时殉职的工程师,有在叹息之墙下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士兵,有在断刃峰顶启动终焉之光后力竭而亡的周院士,有苏晴、陈元……以及所有在漫长末世中为人类延续而献出生命的英魂。

在纪念碑的最高处,只有一个名字:雷虎。

名字下方,没有生卒年,只有一行小字:

“深渊归来的守望者,文明余烬中的不灭火种。”

吴卫国和林风站在纪念碑前。

吴卫国的背脊已不再挺拔,但眼神依旧锐利。

林风看着远方,洪水退去后显露出的、沐浴在新生阳光下的广阔土地,眼神深邃。

“结束了?”吴卫国轻声问,声音带着沧桑。

“不。”林风缓缓摇头,目光扫过纪念碑上那无数的名字,最终落在雷虎二字上。

“是旧的终结,也是新的开始。”

“我们熬过了末世,但重建文明的道路,或许比对抗深渊更加漫长。”

“雷虎还在沉睡,异兽并未绝迹,辐射的阴影依旧笼罩,我们失去的太多,留下的创伤太深。”他顿了顿,指向远方那些如同嫩芽般的新定居点。

“但你看,生命,总会找到出路。”

“我们守住了火种,现在,该让它燎原了。”

吴卫国顺着林风的手指望去,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释然的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