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外层表面布满了尖锐的合金倒刺和棱角,专门用于迟滞和撕裂试图攀爬的渊铠兽的附肢。内层则是相对较薄的缓冲层和支撑结构。倒刺的设计大大增加了渊铠兽攀爬的难度和受伤风险。墙体顶部是宽阔的平台,每隔一段距离就预留了巨大的炮位基座,用于部署大口径电磁轨道炮和重型激光炮。平台下方是纵横交错的通道和升降机井,连接着弹药库、能源节点和人员掩体。
建设这些火力平台时,数名工人因高空坠落或设备故障牺牲。
在叹息之墙前方数百米范围内,被精心构筑成一片死亡陷阱。
反坦克壕沟被挖掘得又深又宽,底部铺设尖锐的合金桩。
密集的智能地雷阵被布设,包括触发式高爆雷、跳雷、以及专门针对大型生物关节的聚能穿甲雷。特制的高温燃烧陷阱和强酸腐蚀池被伪装成水洼或泥潭,一旦触发,将喷发出致命的火焰或腐蚀液。这片区域的布设工作最为危险,时常遭遇小股变异生物的骚扰,伤亡惨重。一支由归化者组成的敢死队,在执行一次前沿布雷任务时遭遇渊铠兽巡逻小队,几乎全军覆没,仅一人带伤爬回,带回了宝贵的近距离观察数据。
当第一段长达五公里的叹息之墙主体结构在风雪中傲然矗立时,它斑驳的合金表面布满了焊接的痕迹和牺牲者的名字缩写,无声地诉说着建造的艰辛与代价。它不仅仅是一道物理屏障,更是人类不屈意志的冰冷象征。
与此同时,在叹息之墙后方数公里处,代号天罚之眼的高能激光防御阵列,也在昆仑之心外围的雪峰之巅艰难成型。
将数十吨重的激光发生器、镜面聚焦阵列、冷却系统和能源接收装置运送到海拔超过六千米、狂风肆虐的雪峰之巅,本身就是一场与死神的赌博。
工程队依靠着龙焱外骨骼和特制的登山设备,在近乎垂直的冰壁上开凿道路,架设索道。
强风、低温、缺氧、雪崩时刻威胁着生命。已有七名工程师和战士永远留在了那些冰冷的山峰上。从女娲地热能源站引出的超导输电线路,如同巨龙的血管,沿着险峻的山脊蜿蜒而上,将澎湃的能量输送到每一个山顶阵列。
确保在极端环境下超导性能的稳定,是巨大的挑战。线路的铺设和维护,伴随着电击和坠崖的风险。激光阵列的核心是周院士团队突破的小型化高能激光发生器和自适应光学系统。
在峰顶的简易测试中,一道刺目的红色光束撕裂风雪,瞬间将数公里外一块预设的、模拟渊铠兽甲壳的特种靶标烧熔出一个深洞!
这束光,让所有目睹者热泪盈眶,也让建设者们知道,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然而,这只是单点测试。要形成覆盖叹息之墙前方广阔区域的拦截网,需要更多的阵列、更复杂的协同火控系统,以及解决持续射击带来的恐怖散热问题。
峰顶的寒风是天然的冷却剂,但远远不够。
工程师们正在尝试利用融化的雪水建立循环冷却系统,但这在极寒环境下极易冻结。
就在叹息之墙与天罚之眼艰难推进之时,烛龙基地深处,基因解锁项目,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经过无数次动物实验的优化和惨痛教训,在周院士团队近乎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第一代相对稳定的人体基因编译药剂“破壁-|型”宣告完成。
它的原理是精准地撬开人类基因链上数个关键的限制锁,释放肌肉力量、神经反应速度、细胞活性、环境耐受性尤其是抗辐射和低温等方面的潜能。
但代价也是极大的,
要力量,就会有代价!
以后代价可能会没有,但现在的代价是巨大的。
燃烧生命换取力量,端粒酶异常活跃,细胞分裂加速,预估寿命将缩短30%-50%。使用越频繁,透支越严重。
负责抑制原始冲动和恐惧的神经回路可能被削弱,使用者需承受更强的情绪波动和潜在的暴力倾向风险,需要极强的意志力控制。
对后代的影响完全未知,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变异。
在烛龙基地最严密的医疗观察中心内,第一批十二名志愿者,代号“破壁者”,静静地躺在隔离舱中。他们中有经历过新洛阳崩溃、渴望力量的战士雷虎;
有在烛龙基地工业区失去双臂、依靠机械义肢却渴望重新为人类而战的老工程师陈元;
有父母均死于热肺瘟疫、眼神中燃烧着复仇与守护火焰的年轻女医生苏晴;
也有为了获得家人更好生存配额而自愿签下生死状的归化者壮汉铁熊。
他们的眼神中,有恐惧,有决绝,有对力量的渴望,也有对未知的迷茫。
“注射开始。”
周院士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淡蓝色的药剂缓缓推入志愿者的静脉。
瞬间!
隔离舱内的生命监测仪数据疯狂跳动!
心率飙升!血压暴涨!体温升高!肌肉纤维在皮下如同活物般蠕动、贲张!
“呃啊!!”
低沉的、压抑着痛苦的嘶吼从几名志愿者喉咙中挤出。
他们的身体剧烈地颤抖,皮肤变得通红,青筋如同虬龙般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