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开局一家五金店,顾客问我买航母> 第95章 送给戎机部的大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送给戎机部的大礼!(1 / 2)

一天一百万单,八十万下载量。

对于一个全新的APP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数据。

但是他也敏锐地发现。

从今天凌晨开始,订单和下载量的增速已经大幅放缓。

“不过,这也正常。”陆友在心里分析道。

“什么都有”APP的定位,本就不是和狗东、淘淘、拼夕夕这些电商巨头抢夺日常用品市场的。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出售那些“市面上很难买到,但某些领域又急需”的特殊商品。

这些东西,受众范围本身就小,属于典型的利基市场。

昨晚的爆发,更多是基于人脉的初始发酵。

以及一小部分被奇特商品吸引而来的猎奇用户。

当第一波核心用户被覆盖后,增长放缓是必然的。

不过陆友并不着急。

他要的不是一款现象级的全民APP。

而是一个稳定可靠,且能将系统商品合理化地推向市场的渠道。

只要营业网点在稳步增加,口碑在慢慢发酵,那就足够了。

这就好比开了一家会员制的顶级奢侈品店。

他不需要门庭若市。

只需要每一个进来的客人,都是真正的高净值客户。

思绪至此,陆友转身离开二楼。

乘坐专属电梯,来到了位于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

落地窗外是整个高新工业园区的俯瞰景象。

他走到巨大的办公桌后。

将自己深深陷进那张老板椅里,闭上眼开始沉思。

公司的一系列流程,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与几家大型企业签订的高端大宗货物订单,已经分批发货完毕。

资金也陆续到账。

公司的账户上,静静地躺着超过80亿的现金流。

这笔钱,对于任何一个初创公司来说,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对于陆友接下来的计划而言,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总部大楼和研发基地的建设,那都是吞金巨兽。

设计、土建、装修、设备采购……

随便哪一项,都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

80亿砸进去,可能连个响亮点的水花都翻不起来。

“钱到用时方恨少啊。”陆友自嘲地笑了笑。

这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更重要的是另一件事一一原材料的采购。

这是一个必须立刻提上日程的关键环节。

为什么?

陆友在心中给自己做了一次浅显的梳理。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像一个普通人也能想明白的逻辑悖论。

举个例子:假如你开了一家面包店,你的面包号称是用全世界最好的面粉、最新鲜的鸡蛋和牛奶做的。而且每天都能无限量供应,卖出成千上万个。

但是周围所有的邻居、供应商,却从来没见过你进过一袋面粉,买过一个鸡蛋。

一次两次,别人可能觉得你渠道神秘。

但长此以往,天天如此,傻子都会起疑心了。

你的面粉是凭空变出来的吗?

你是把空气变成了面包吗?

这不符合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和物质守恒定律。

放在未来科技身上,也是同理。

他通过系统卖出去的特种合金。

需要消耗大量的镍、铬、钛等稀有金属。

他卖出去的高精度芯片,需要消耗硅晶圆、光刻胶。

他卖出去的碳纤维材料,需要消耗原丝和树脂……

如果未来科技只出不进。

只管卖成品,却从来不从全球市场上采购任何相应的原材料。

那会发生什么?

首先,市场会产生紊乱。

按理说,未来科技出货量这么大。

上游的原材料价格必然会因为需求的增加而水涨船高。

可如果市场上的原材料价格毫无波动,甚至因为其他原因下跌。

这就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学疑点。

陆友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他需要一个合乎逻辑、经得起任何审查的商业闭环。

而解决办法也很简单粗暴一一买!

买下海量的原材料!

越多越好!

这些买来的原材料,可以直接交给系统。

系统有两个选项:

一是直接回收,转化为营业点。

二是以这些现实世界的材料为基础,进行升级加工。

以此产出产品,这样既能节省营业点,又能让产品的来源显得有理有据。

既解决了商业逻辑的硬伤。

又能增加营业点。

还能为未来的产品迭代打下基础。

直接一举三得!

这也是陆友在不经意间发现的操作。

“这么看来……”陆友自言自语道。

“地里的韭菜好像又长高了不少,是时候继续收割了。”

此刻在他的眼中。

龙国的那些大型企业、科技巨头,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商业帝国。

而是一片片等待收割的韭菜地。

割韭菜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