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三更,求求大大们追读呀~)
与此同时,辽省戎机部装备研究所内。
气氛与阳城高新工业园区的宁静截然不同。
这里可是龙国顶尖军工科技的心脏。
汇聚了国内最聪明、最严谨的一群大脑。
他们见惯了各种尖端设备。
对于任何全新技术都抱持着一种苛刻的态度。
然而今天,这份根深蒂固的职业性审视。
正在被从阳城那家名为“老陆五金店”采购来的几件样品,冲击得摇摇欲坠。
此刻一间堪比小型体育馆的巨型测试场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几十名身穿白色研究服、肩上扛着星徽的科研人员与高级军官。
正站在观察室内,目光灼灼地盯着场地的中央。
“都准备好了吗?A组,外骨骼测试准备。”
“B组,蜂群无人机系统准备。”
“所有数据记录设备全功率开启,每一个参数,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场地中央,一名身材魁梧、肌肉线条分明的特战队员。
正在进行穿戴“高强度轻量化单兵外骨骼”的最后一步。
他只是简单地将双腿迈入腿部构件,将双臂伸入臂部连杆。
再将背部的核心驱动单元像背包一样背上。
随着“咔哒、咔哒”几声清脆的机械咬合声。
以及覆盖在关节处的柔性护甲自动收紧贴合。
整个穿戴过程便宣告完成。
总耗时,二十七秒。
“报告!穿戴完毕!感觉……感觉就像多穿了一件稍微有点分量的防风外套?”
特战队员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困惑。
他活动了一下手脚,原地跳了跳。
甚至做了几个高难度的战术规避动作:下蹲、匍匐前进、快速起身瞄准……
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与他裸装时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什么?!没有丝毫的延迟和僵硬感?!”
“它的动力辅助系统和神经传感系统是如何做到与人体动作完美同步的?”一位资深机械工程师喃喃自语。
仿佛在问自己,又仿佛在问苍天。
“别急着震惊,这才哪到哪。”王主任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波澜。
“上负重!从150公斤开始!”
这是他们原定计划中,下一代外骨骼需要攻克的极限目标:负重150公斤,实现不间断续航10小时。这已经是目前龙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难以企及的天花板。
就算是让鹰子来,他们能做到这种程度也已经是极限了。
很快,两个装满了配重块的巨大金属箱被挂载到了外骨骼的承载平台上。
特战队员身体微微一沉。
但随即,关节处的蓝光亮度稍稍增加。
那股下沉的力道瞬间消失于无形。
“报告!150公斤负重,无感觉!”
“………继续加!”王主任的声音再次响起,“加到200公斤!”
“报告!无感觉!”
“250公斤!”
“报告!还是……没什么感觉!我甚至觉得我可以扛着它跑个三公里!”
所有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场中的人员和他身上的外骨骼。
“开始最后的极限负重测试!”王主任大手一挥,下达了指令。
两名工作人员又用叉车运来一个装满了铅块的特质金属货箱。
上面清晰地标注着重量:320公斤。
“乖乖,这都赶上一头成年棕熊的体重了。”围观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
特战队员深吸一口气,走到货箱前。
双手握住把手,腰部微沉。
外骨骼的液压与电机系统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嗡嗡”声。
蓝色的指示灯带亮度瞬间提升。
“起!”
在所有人屏息凝神的注视下。
那个重达320公斤的巨大金属箱。
被他……被他轻而易举地举了起来!
就像是举起了一个装满矿泉水的普通纸箱!
他的脸上甚至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吃力表情,呼吸依旧平稳。
“报告首长!负重320公斤!活动自如!我感觉……我感觉我能一拳打死一头牛!”
所有人都有些懵逼。
“卧槽!”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没忍住,一句国粹脱口而出。
没有人责怪他的失态。
因为此刻,在场几乎所有人心中都回荡着这两个字。
“续航!立刻检查续航!”主任回过神来,急切地问道。
技术员立刻调出数据面板:“报告主任……从穿戴开始到现在,高强度活动加极限负重测试,总计过去了35分钟,能源消耗……百分之零点零八。”
“按照说明书上写的,内置的高密度固态量子电池,最低续航72小时。”
数据当然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实际测验。
于是测试场内出现这样的一幕:
一名士兵,扛着一个保险柜一般的大金属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