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开局一家五金店,顾客问我买航母> 第41章 最高规格测试预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最高规格测试预案!(1 / 2)

与此同时。

那辆绿色的吉普车在道路上风驰电掣。

车内的气氛却与车外的喧嚣截然不同,充满压抑不住的激动。

林枫紧紧地抱着怀中的箱子。

“老林,你觉得……这次靠谱吗?”副驾驶位上的另一位戎机部代表透过后视镜问道。

“我不知道,”林枫摇了摇头,但眼中却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但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我们今天可能真的挖到宝了!一个足以改变我国单兵防护装备格局的巨大宝藏!”

“三千块一个……这个价格,简直就像是在做梦。”林枫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喃喃自语。“如果性能真如他所说,哪怕只是清单上要求的三分之二……不,哪怕只有一半,都将是革命性的突破!”

“别猜了!”林枫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说道。

“加速!用最快的速度,前往辽省戎机装备研究所!”

“我要亲眼看着测试数据出来!立刻通知所里的所有相关专家,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准备进行最高优先级的装备测评!”

“是!”

司机一脚油门踩到底,吉普车的引擎发出一阵咆哮。

以更快的速度,朝着那个决定着无数战士未来的地方,疾驰而去。

众人抱着几个硬壳工程塑料箱。

步入辽省某处戒备森严的戎机特殊材料与装备研究所。

空气中弥漫着严谨的气息。

这里是龙国最顶尖的单兵装备研发中心之一。

研究员们行色匆匆,脸上都挂着疲惫和亢奋的表情。

林枫的出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小林,你可算来了!”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精神鬟铄的老者快步迎了上来。他叫张承德,是研究所的首席工程师,也是本次测试的总负责人。

张老在防护材料领域深耕了四十余年。

经他手测试过的装备以及淘汰掉的次品,堆起来能填满一个仓库。

“张老,麻烦您了。”林枫没有多余的寒暄。

他捧着箱子递给了张承德。

“东西带来了,情况我在电话里已经跟您简要汇报过。”

“上面的指示是,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用最高规格、最严苛的标准,给它测个底朝天!”“咔哒”。

箱盖打开,战术头盔静静地躺在减震海绵的包裹中。

它的造型极具流线感。

据弃了传统头盔的臃肿。

线条硬朗而流畅,表面覆盖着极其细密的蜂巢状纹理。

“曜,这卖相……还真不赖。”名叫李浩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凑上前,啧啧称奇。

“看着比咱们正在攻关的“龙鳞四代’还科幻。林队,这真是……从一家五金店买的?”

他的话问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周围围拢过来的研究员们,眼神里充满了审视和好奇。

甚至还有一丝..轻视。

五金店?开什么国际玩笑。

他们这群博士、教授,动用国家级的资源,耗费数年心血。

才勉强在材料学上取得一点点突破。

一家五金店能搞出什么名堂?

难不成是用扳手和螺丝刀敲出来的?

张承德教授没有说话。

他戴上一双白手套,将头盔轻轻捧起。

“轻!”

这是他脱口而出的第一个字。

作为一个和防护装备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专家。

他只用手一掂,就能大概估出重量。

“全重,包括内衬和悬挂系统,不会超过1.2公斤。”张老的声音再次响起。

“比我们现役最轻的特战头盔还要轻上至少百分之十五!这在保证同等防护力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轻量化,是所有单兵装备追求的极致目标。

在战场上,轻一克,就意味着战士能多一分体力,多一分机动性,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你们先别急着下结论。”随后将头盔递给李浩。

“小李,走流程,先做全面的无损探伤和材料成分初步分析。”

“是!”

李浩领命。

立刻将头盔送入了旁边一台如同CT机的设备中。

很快,电脑开始显示出复杂的内部结构扫描图,以及光谱分析数据。

“我的天……”李浩看着屏幕上数据,嘴巴越张越大。

“张老,您快来看!这……这不可能!”

众人立刻围了过去。

屏幕上显示,头盔的主体并非他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凯夫拉或者陶瓷复合材料。

光谱分析显示,从未见过的复杂聚合物与非晶合金的混合信号。

其内部结构并非传统的多层叠加压制。

而是类似于生物骨骼的30晶格结构,致密而有序。

“仿生学设计?还是某种我们尚未掌握的增材制造技术?”张承德教授扶了扶眼镜。

“这种结构,理论上可以将冲击力以极快的速度均匀分散到整个盔体……”

“设计这个头盔的人,是个天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