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新雁记接的第一笔长期订单,必须好好庆祝——钱我来出,又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就是些家常菜给大伙尝尝油水。大家别跟我争。你们熬夜赶样,手指都磨红了,这点饭算什么。”
他说着,已经拉开了玻璃店门:“走,老李小馆的红烧肉做得香,咱们也让小吴和阿梅尝尝鲜。”
老李小馆就开在巷口,摆着四张掉了点漆的木桌,墙上贴着张红纸,上面写着“欢迎光临”,字是用毛笔写的,有点歪。老板老李见他们来,笑着迎上来:“陈掌柜,今天怎么有空来?要吃点啥?”
“来盘炒青菜,一碗红烧肉,一盆番茄蛋汤,再给这俩小姑娘加两碗甜豆浆。”陈默指着小吴和阿梅,语气很爽快。
晚上的客人不多,菜很快上齐了。
甜豆浆是稀罕物,小吴捧着白瓷碗,喝了一口,眼睛都亮了:“春燕姐,这豆浆好甜!比我娘煮的玉米粥还甜!”
春燕笑着往她碗里夹了块红烧肉:“快吃,不够再让陈掌柜加。”又转头给李娟夹了块:“李娟姐,这段时间辛苦你对账、缝布套了,多吃点。”
李娟往她碗里回夹了一块,眼里带着笑:“你才辛苦,天天守着煮布,还得教她们绣活,比谁都累。”
陈默没怎么说话看着大家其乐融融的场面,轻轻一笑。
吃完饭,几人往回走。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小吴和阿梅手拉手在前头哼着歌,是附近小孩耳熟能详的儿歌,调子有点跑,却很热闹。陈默帮春燕拎着空饭盒,饭盒上还沾着点番茄汤的痕迹。李娟跟在后面,忽然说:“等这批订单做完,咱们教小吴和阿梅学煮布吧,多个人会,就多份底气。”
春燕点头,转头看向陈默。他刚好也转头看她,月光落在他脸上,带着点笑。两人没说话,却都明白——新雁记的日子,就像这月光下的路,虽有风波不断,却因为身边有彼此,走得踏实又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