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反击(2 / 2)

我也是考虑到自己不太擅长在这种场合辩解,怕说不清楚,所以觉得直接呈现证据可能更有效率。”

“除了这些数据记录,我们还有一些其他问题需要问你。”组长话锋一转,问题变得尖锐起来,“在与张志伟的接触中,你是否曾言语刺激过他,或让他感觉到威胁?根据你的观察,他的精神状态是否早已不佳?”

陆秋宜回答:“我对他的所有催促和提醒,都严格基于项目进度,措辞也都在正常的工作沟通范围内,远远谈不上胁迫。”

这时,旁边的一位组员开始在笔记本电脑上记录要点。

组长有些烦闷地叹了口气。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给他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有没有无意中的言行,伤害到了他的心理健康?这非常微妙,也很难通过记录来完全证实或证伪。”

那封“遗书”写得非常巧妙,它避开了大量可以查证的工作事实争议,而是紧紧围绕着个人感受,大量描述因陆秋宜而感受到的痛苦、压抑和绝望。

即便陆秋宜所有工作行为都符合规范,但如果张志伟确实因她而心理崩溃,那么在道德和舆论层面,她很难完全摆脱干系。

她能发誓自己没有说过重话,但别人会信吗?

舆论会接受吗?

组长问:“有什么需要我们协助的地方吗?”

张志伟现在昏迷不醒,调查组无法直接向他求证,有的时间和陆秋宜慢慢核实。

陆秋宜清晰地说:“可能需要麻烦各位陪我一起,调阅并查看办公区的监控录像。”

组长愣了一下,随即无奈道:“陆助理,办公区的监控就算能拍到张志伟的工位,也最多只能看到画面,没有声音,很难判断你们交流的具体内容。”

然而,陆秋宜条理分明地解释:“不需要听到内容。只需要确认我和他在工位、茶水间、走廊等公共区域,一共有过几次面对面接触,每次持续时间大概多长就可以了。”

如果连见面次数都寥寥无几,何来的“持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