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德语证明。
笔尖的移动速度渐渐加快。
蒙眼训练时,指尖对珠子位置的精准记忆。
此刻,蓝珠每滑动15度,绿珠对应的轨迹坐标就自动在脑海里浮现。
就和之前解三维背包问题时,磨砂珠的粗糙感能唤醒算法逻辑一样。
90分钟的考试时间,他用60分钟完成证明。
剩下的30分钟反复核对:
从德语术语的拼写,到玻璃珠模型与公式的对应关系,确保每一步都无懈可击。
当他举起手示意交卷时,监考老师走过来看了眼草稿纸。
忍不住惊叹。
纸上不仅有完整的德语证明过程,还画着玻璃珠构建的“三维球面坐标系”。
红珠标注的“Mittelpunkt”(圆心)。
蓝珠标注的“Umfang”(圆周)。
绿珠标注的“Trajektorie”(轨迹)。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直观的实物模型。
“这是我见过最清晰的解题思路。”
老师用英语说道。
目光里满是赞赏。
考场外,苏晚晚抱着玻璃珠平安链,紧张地来回踱步。
当看到薄栖川笑着走出来,比出“满分”的手势时。
她立刻跑过去,把平安链戴在他脖子上。
“我就知道你能行!你上次说“触觉能帮你记术语’,果然没骗我。”
薄栖川低头看着平安链上的珠子。
与自己口袋里的模型珠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声。
这声音,像为明天的团体夺冠,提前奏响了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