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第89章 收购威能,成立星辰电池研发中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章 收购威能,成立星辰电池研发中心!(1 / 2)

不过。

许易并不打算这么做。

代工生产自研的电池,等于是将自己的电池参数和材料配方,完全公开给代工厂。

其实就是另类的技术开放了。

很多供应链工厂,刚开始技术平平无奇,但对接到大厂的渠道后,很快技术和工艺都开始突飞猛进,也是这个原因,这其中包括国内的果链。

只要是代工模式,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即使有专利限制,也很容易被代工厂利用配方进行修改,然后另申请“改进型专利”。

当然,也有很多大厂是主动开放部分技术,培养供应链工厂。

对大型制造业来说,供应链和科技公司是完全相辅相成的,若是没有高端的供应链,那就没办法量产高端的汽车和科技产品。

所以。

许易的选择是收购!

很简单,我收购不就完了!!

直接把核心的电池供应商,收购为自己的工厂,互相的专利技术,也就不分你我他了。

再者。

他有快速扩展电池研发团队的需求,直接将威能并购过来,也是最快的。

作为国内第二梯队电池供应商,研发团队规模本就有二百多人,且有自己的技术专利积累。放在行业内,都是很好的研发资源。

只不过。

要收购威能公司的大半股份和完整控股权,对于他们的资金提出了很大的压力。

之前已经砸了那么多钱,现在账面上也没几亿了。

许易只能感叹大量的烧研发,和扩展线下品牌店,实在是太烧钱了。

要不是新车上量的速度非常快,加上老头乐市场还有稳定的销量,他们星辰哪能这么大手大脚。“许总,银行的十亿贷款批下来了。”

刚想着。

财务部梁守拙那边发来了消息。

上次与城投见面过后,由城投牵线银行,许易直接以星辰汽车的名义,又申请了二十亿的工业贷款。通过政府的绿色通道,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审批了下来,并且提前在银行条款中加入了“多元化产业整合、配套产能工厂收购”的发展需求。

整个贷款的利息按基准下浮20%,分15年期,前三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

这笔钱不光可以名正言顺的用来建厂,还可以用来收购和整合与星辰汽车发展相关的制造业公司与工厂。

原则上讲,多元化收购有很多风险,不符合银行一贯“专款专用”的规定,工业贷款使用也有很大限制,是要受到财务监督的。

但自从许易掏出“大单体电池”的技术预期,以及实打实的销量战绩后。

原则就站在自己这边了。

现在先到账一笔十亿。

剩下一部分,则是要等到4.0工厂项目正式开工才会到账。

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也算是够用了。

“那还等什么,是时候和威能高层那边碰一碰了。”

钱一到账。

许易精神一振,当即准备动身了。

另一边。

威能公司最近过得既痛苦又幸福。

身为一家第二梯队电池供应商,原本苦于订单不足,公司无法扩张盈利,只能靠原本的业务与客车电池包供应来维持生活这样。

没办法。

他们背后既没国家和军工背景,也没有对接国际一流公司的能力啊。

但自从与星辰汽车合作后,头一回体会到了“爆单”的感觉!

为了满足星辰汽车巨大的订单需求,将电池产能拉满了都不够,还得想方设法扩张产能。

为此。

威能不得不推掉了下季度客车电池包的订单。

之前为了争取到这笔长期订单,威能的高层又是走关系,又是给极大的订单优惠。

现在和星辰汽车这个采购方相比,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刘总,星辰汽车那边发来消息,许总要带着团队到访,准备详谈更深入合作的意向……”刘成永和董事会高管收到这则消息。

顿感精神一振。

星辰汽车现在的情况,许易绝对算个大忙人,据说星辰汽车已经和城资交接过,不光要新建4.0造车工厂,还要投产自主的电池厂。

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星辰汽车的未来增长潜力很大,不定是他们一家电池供应商能满足的,投产自己的电池厂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威能这边的高管团队,却忍不住开始胡思乱想了。

怎么把星辰汽车更深度的进行捆绑合作,从地理位置和运输来看,他们有不小的优势,可也不是绝对的,星辰汽车同样可以找其他的电池厂合作。

而且人家自己也成立了电池研发团队,规模和技术增长得很快。

之前威能工厂的产能闲置问题很严重,第二梯队的供应商想要快速成长,长期的超级订单是必不可少的要不,再让人家许总多入点股份?

或者更深入的进行共同研发电芯技术,共享技术,签订长期排他性合作的合同?

结果。

等到许易带着几名高管到来,第一句话就打散了他们的忧虑。

“刘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