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女儿
姜玉英没心思关注林颂当上工会副主席的事。她最近一段时间,身子异常疲惫,心里也莫名地烦躁不安。
应该是快来例假了。
她的例假一向不算特别准时。
一一琐事多,再加上她心里憋着一股气,所以她例假推迟几天是常事。但这次,推迟的时间似乎格外长。姜玉英心里隐隐划过一丝念头,但又不敢深想。
这一天,她实在撑不住,请了半天假,去了厂医院。医生拿着化验单:“同志,恭喜你啊,是怀孕了。”“怀孕?”
姜玉英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老大。
她捂住依旧平坦的小腹,那里没有任何异常的感觉,却竞然已经孕育了一个小生命?
“嗯,快一个月了。好事啊,回去多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定期来检查。"医生以为姜玉英高兴坏了。
姜玉英可不是高兴,她心情复杂得像一团乱麻。这个孩子,来得太不是时候了!
她的“天才计划"才刚刚开了个头,还没有实现。医生还在叮嘱着注意事项,姜玉英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晚上回到家,张连成在车间加班没回来。
张连馨像往常一样,拿着写完的作业本走到她面前:“嫂子,作业写完了。”姜玉英瘫坐在椅子,浑身像是散架一样提不起力气。她勉强睁开眼,接过那本子,目光在字迹工整的算术题和生字上草草掠过。若是平时,她肯定会仔细检查,甚至会因为一点小错误或者字迹不够端正而数落张连馨几句,督促她向"天才"的标准看齐。但今天,她实在没有那个心力。
“嗯,放着吧。"姜玉英把本子随手搁在旁边的桌子上,声音带着浓浓的倦忌。
张连馨眨了眨眼睛,似乎有些意外姜玉英今天检查得如此敷衍。“你先出去吧。"姜玉英挥挥手,连多说一个字的力气都没有。张连馨乖巧地“哦"了一声,转身出去了。年底县革委会召开年终总结会,各单位的头头脑脑都来了。主席台上,一位分管工业的副主任正照着稿子念着今年的成绩和不足。红星厂厂长王振山的秘书小陈陈明,努力集中精神,试图从那缺乏起伏的声调里,捕捉一些对红星厂明年工作可能有用的信息。但冗长的报告让他不免有些昏昏欲睡。
他悄悄挺了挺背,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斜前方一个挺拔背影。是六五厂的厂长秘书韩相。
陈明注意到,韩相的坐姿几乎从会议开始就没变过,手中的钢笔不时在摊开的笔记本上记录着。
陈明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佩服,还有隐约的羡慕。精力真好。陈明和韩相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几次,起初,他只觉得这个人模样周正,话不多。
但几次交道打下来,发现对方做事极有章法,消息还格外灵通。会议在一句“希望各单位认真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后,终于结束了。陈明收拾好笔记本,刚站起身,目光恰好与韩相相遇。韩相主动走了过来,伸出手:“陈秘书,好久不见。红星厂今年成绩突出,刚才王厂长的发言很提气啊。”
“哪里哪里,韩秘书过奖了,比不了六五厂,你们才是咱们县的标杆,任务完成得好,经验总结得也到位。"陈明回握住韩相的手,嘴上谦虚着。陈明说完,掏出烟盒,是带过滤嘴的大前门,递了一支过去。韩相不怎么抽烟,此刻接过来,就着陈明“啪”一声划燃的火柴点上,吸了一囗。
两人随着人流慢慢往礼堂外走。
到了相对空旷些的走廊。
韩相放慢脚步:“刚才会上,李副主任那个发言,有点意思。”他看似随意地提起,目光扫过周围,确保没什么人靠近,对陈明说:“我听我们刘厂长的意思,开年县里可能要重点抓一下各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估计会组织交叉检查。你们红星厂去年底刚搞过一轮自查,经验比较成熟,说不定会被树个典型。”
小陈心里一动。
这可是个重要消息。
安全生产是红线,提前知道风向,就能早做准备,无论是迎接检查还是总结经验,都能占得先机。
韩相这消息,送得及时又关键。
陈明不动声色地点头:“多谢韩秘书提醒。这事我们确实下了点功夫,要是真需要汇报,也能拿出点东西。”
他投桃报李,压低声音说:“我听说,地区工业局年后可能有个针对三线厂技术骨干的短期培训名额,时间不长,但要求挺高,要年纪轻、有文化基础。你们厂要是有合适的人选,不妨留意一下上面的文件,别错过了。”这是关于个人发展机会的信息,同样价值不小。韩相眼神微亮,点了点头:“明白了,多谢陈秘书。”“韩秘书客气了。"陈明摆摆手,“咱们都是给厂长跑腿的,互相通个气,应该的。再说,红星厂和六五厂是兄弟单位,互相帮衬也是应该的。”这时,两人已经走到了礼堂门口。
又聊了几句闲话,约好了年后有空再聚,便各自去找自己的领导了。刘兆彬正在和另一位生产科长讨论着刚才会议的内容。韩相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插话。
他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将地区工业局培训名额的消息汇报给刘兆彬。同时,他心里已经开始筛选厂里符合条件的年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