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模范
小河村小学的期末考试张榜了。
韩里的名字赫然排在榜首,分数远远甩开第二名。韩里眼睛亮晶晶的,虽极力克制,但那份骄傲和期待几乎要溢出来:“哥!成绩单!”
韩相接过那张薄薄的、印着红字的纸,目光扫过上面每一科优异的分数和那个醒目的“第一名”。他抬手用力揉了揉弟弟的短发:“考得不错。”韩里享受般地眯了眯眼,随即又急切地问:“哥,我是不是可以去公社上学了。”
这是他努力的目标,也是哥哥对他的承诺。韩相看着弟弟那充满憧憬的样子:“不去公社中学,去子弟学校。”韩里眼睛瞪得溜圆:“去子弟学校?”
那是厂里职工子女才能上的学校,听说老师好,教室新,但村里孩子是没法去的。他眼睛一下子睁大了:“子弟学校?我能去吗?”韩相说道:“厂里子弟学校今年有政策,允许招收少量成绩特别优秀的周边村社学生。你的成绩是完全可以的。”
“子弟学校……”韩里喃喃道,眼睛里充满了憧憬,但随即又闪过一丝犹豫,“学费是不是比公社中学贵很多?”
韩相看着懂事的弟弟:“钱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只需要想,愿不愿意去?"“我想!“韩里几乎脱口而出,但马上又谨慎地问,“哥,真的可以吗?”“只要你愿意,就可以。"韩相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去了子弟学校,要更努力,不能给哥丢人,也不能让人看不起咱们小河村出来的孩子,能做到吗?”“能!"韩里挺起瘦弱的胸膛,声音响亮。“好。”韩相再次揉了揉他的头发,“那就这么定了。”张光林赴省工业厅任职已成定局,离任前的各种交接也进入了最后阶段。晚上县委那边有个小范围的送行宴,张光林叫上了林颂。车子驶入了县委招待所的小院。
一位约莫五十岁左右,梳着整齐的分头,张光林见到他,快步上前,热情地与他握手:“杨书记,您太客气了,还专门安排时间。”随后立刻向林颂介绍:“小林,这位就是我们县委的杨书记。”林颂立刻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态度恭敬而不失大方:“杨书记,您好。”一位看起来四十多岁,身材略微发福,脸上带着笑容。张光林接着介绍:“这位是县委组织部的周部长,管着全县的官帽子呢,哈哈。”“周部长,您好。"林颂再次问好,姿态从容。杨书记和周部长的目光都自然而然地落在林颂身上。张光林在离任前的关键饭局上带一位如此年轻的女干事来,非同寻常。张光林笑着继续介绍:“这是我们六五厂办公室的林颂同志。京市来的高材生,父亲是京市的干部。别看年轻,能力非常突出,有思想,有文笔,是我们厂里不可多得的人才,很多工作都靠她挑大梁。我这一走,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些有潜力的好苗子,怕埋没了。”
林颂适当地露出谦逊的笑容:“各位领导好,张厂长过奖了,都是厂领导指导有方,同志们共同努力。”
杨书记温和地笑了笑:“哦?光林同志可是很少这么夸人。小林同志看起来很干练嘛。六五厂是我们县的工业支柱,人才是关键,培养好年轻干部很重要。”
“张厂长是爱护晚辈,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林颂态度落落大方,应对得体。
席间,话题自然是围绕着张光林的调任展开。张光林应对自如,既汇报了工作,也表达了对县里多年支持的感谢。他几次巧妙地把话题引向林颂。
林颂心领神会,每次发言都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既能展现她对厂情的熟悉和思考深度,又绝不喧宾夺主,时刻保持着学习和聆听的姿态。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络。
张光林觉得时机成熟,便举杯敬杨书记和周部长,语气诚恳:“杨书记,周部长,我在六五厂这么多年,离不开县委和您二位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我敬您二位一杯,表示感谢!我这一走,心里最惦记的就是厂里未来的发展,还有像小林这样有潜力的年轻人。她是个好苗子,就是还需要历练。以后万一有什么地方需要请教,或者工作上遇到什么难题,还望二位领导看在老张我的薄面上,能多多指点、多多关照啊!我先干为敬!”
说罢,一饮而尽。
这话几乎是在明确地向县里两位最重要的领导托付林颂了。杨书记放下酒杯,笑容和煦:“光林同志的心情我们理解。爱才之心,人皆有之嘛。对于优秀的年轻干部,县委一直是关心和重视的。”周部长也点点头:“组织上对于表现突出的年轻同志,心里都是有数的。林颂同志只要继续踏实工作,经受住考验,未来的成长进步,组织上会统筹考虑的。”
林颂立刻起身,敬了两位领导:“非常感谢杨书记、周部长的鼓励和教诲,我一定谨记两位领导和张厂长的嘱托,努力工作,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绝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望。”
回去的车上。
张光林又嘱咐了几句,他知道,以林颂的聪明,知道该怎么运用这些资源。末了,张光林忽然说道:“小林啊,这段时间,中仪多亏你开导和帮助了。”
“这孩子性子软绵,现在看她开朗了不少,工作上也有进步,“张光林侧头看向林颂,语气诚恳,“我知道,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