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铺子
那苗氏和陈文彦三番五次来搅扰自己的清净,唐宛烦不胜烦。前段时间,她趁着每日四处采买的空隙,特意去往几家店铺走动了一番,甚至专门留出了半日,请榆树巷的沈老爷子牵线,往望河线走了一回。有她的那些精心安排在先,今日陈、周两家纳征礼八成不会很顺利。一想到陈文彦可能不痛快,唐宛心里却是痛快了几分。不过此事没有占据她的太多心神,眼下唐宛最在意的事情,就是她的早餐铺子。
是的,唐宛已经在物色铺面了。
算起来,早食摊子已经摆了快一个月,每日收入都很稳定,便是中间有几日下雨没能顺利在早市卖完,之后她与唐睦两个披着蓑衣推着手推车走街串巷,也都在当天都售罄了。
加上军营赵禾满、陆铎陆铮兄弟时不时送些兔子过来,请她代为烹调,收了不少加工费。
去除每日采买食材和不时添置家当器物花去的费用,这两样营生已经攒下了三十多两,加上之前房梁上还藏着的二十多两,如今姐弟俩手头已经有五十多两现银。
开早食铺子完全可以提上日程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踩点,又联系牙行相看,唐宛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理想铺面。
这个铺子原先也是卖早食的,不过卖的是汤饼。那卖汤饼的娘子,丈夫去年入冬前战死了,家中再无男丁。她拿了抚恤银子,带着女儿回乡投亲,铺子便空了下来。
这铺子紧挨通往西城门的主干道,早晚进出城门经过此处的人流量很大。前面两间十余平的店面,店后有两个房间,一间垒了锅台做灶房,一间用于堆放食材。再往后是个宽敞的院子,院子后头还有一道二门,二门后有一间正房与两间偏屋,足够一个小家庭居住。
唐宛这段时日跟着牙行的人看了好几处,终究选定了这里。屋主原本要价十五两一年,唐宛耐着性子讨价还价,最终定下十二两租金一年,三年起租。
这天卖完早食,唐宛让唐睦别急着去摆摊,姐弟俩一起去那铺子看看。唐睦从店面到前院,再到后院,来来回回转了好几遍,忍不住感叹:“阿姊,这地方比咱家大一倍还多。”
唐宛也在四处细看,把需要修葺和改造的地方都记下,回头要请匠人过来施工。
并非租了铺子便能开店,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筹备装修。她闻言道:“地段才是关键,以后咱们推开门就能做生意,不用每天天不亮就推车跑那么远,能做的吃食也更多。”唐睦补充道:“而且这边院子大,阿姊想晒多少笋干都可以。”唐宛笑:“春笋快下市了,笋干晒不了多久了,不过我是想要个大院子,日后有别的用处。”
唐睦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这个月,阿姊时不时往家里添置东西,小院挤得连下脚的地方都快没了。要真是搬到这里,不光早食生意能做大,家里也能宽敞些。唐睦现在已经完全不会质疑阿姊的任何决定了。他总觉得阿爷过世之后,阿姊好像一夜之间成长了。从前他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男丁,要快快长大支撑门庭,现在看来,阿姊就支撑得很好,他只要尽力帮助阿姊就可以了。
“不过,"唐睦忽然想起一事儿,“那我们以后是不是得住在铺子里?那家里怎么办?”
唐宛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榆树巷的房子是姐弟俩的根,他们当然不能轻易舍了。更何况,唐宛的目标不会止步于开一个早食铺子,等这边生意步上正轨,她还打算留在家里开发新品,尝试更多的营生。她的计划是,回头找几个可靠的帮手,夜里能轮流守店的那种。早食铺子开起来,就是为了扩大规模,总不能还是什么事情还是全都她自己扛着,唐宛便是长出三头六臂来,一个人的效率也太低了些。唐睦毕竞年纪太小,招人势在必行。
不过,想找到合适的人,却没那么容易。
这段时间,唐宛除了让牙行帮忙寻找铺面,也托他们帮着留意人选。只是这时代想找个合适的伙计,却不像在华夏那么简单,开个适合的薪酬就能有无数简历雪片似的应声而来。
大环境、大背景的不同,对人的要求也不同。唐宛非常清楚,眼下她要找的人,手艺能力如何还是其次,人品才是第一位的。但这其实是个很虚的要求。
人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约束力,牙行的提议是让他们买人。卖身契捏在手里,人就很难作怪。
怀戎县外有诸多流民,这些人的日子远没有城内那么安稳,一旦有北狄人来犯,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日子过得难,卖儿鬻女并不稀奇,甚至不乏自卖己身的。
怀戎县不少人家都买了丫鬟仆妇,价钱并不很贵。唐宛只是想几个粗通厨艺的帮手,三五两银子就能买个年富力强的青壮。可唐宛毕竟是在那个自由平等的时代生活过十来年的人,对这种事接受程度没那么高,一时之间并不打算这么做。
所以也只能先让牙行慢慢物色着,自己和弟弟先把铺子开起来。“先住铺子里吧。"唐宛说道,“等找到合适的人手,再跟对方商量。”唐睦自然听她的,满口答应,心想着到时候只把家中门窗关紧锁好,每日再抽些时间回去看看,应当无碍。
榆树巷子距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