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登门(1 / 2)

第34章登门

四月十二,吉,宜婚嫁诸事。

是陈、周两家纳征的日子。

纳征是大雍婚姻六礼中的第四礼,于纳采、问名、纳吉之后举行。这一日,男方会备下聘礼,由媒人及族中长辈送至女方家,纳征礼成,便要写婚书、呈报官府,自此婚约便算定了。往后只需择吉请期、亲迎成礼,便是名正言顺的夫妻。

是日一早,陈家门前便热闹起来。陈文彦着一身全新衣袍,束了条嵌玉腰带,面上春风得意,在众人的阵阵恭贺中意气风发地打马出发。陈家已无男性长辈,此次婚事他特地请了周百户的副手马总旗来做礼官,又唤了军中十余名士兵随行护送,沿途吹吹打打,场面颇为壮观。因其关乎两家脸面,纳征往往是比拼排场与财力的场合。聘礼按礼制由武夫抬着走在队伍最前头,沿途高声唱和,有黄金一两,银器两件,绸缎十匹,粟米二十石,另有上好的茶叶、干果若干。以陈文彦的年纪与家境,能张罗出这般一套财礼,已属十分难得,便是马总旗看了也颇感意外。

他不是怀戎县本地人,不知这些财礼从何而来,此刻只觉得这差事既轻松又风光,面上添了几分喜色,精神抖擞地领着队伍,先绕街三圈示人,再往女方家所在的望河县行去。

唐宛唐睦姐弟俩推着装满早食篮子的手推车行至巷口时,正好与这支喜庆的队伍打了个照面。

陈文彦骑在高头大马上,隔着人群朝她看去,心中难免有些期待,他想在这女子脸上看到某种他所乐见的表情。

晨光熹微,等到近前才看真切,却发现自己不可告人的期待完全落空了。那张本应垂着眼、含着怨的脸上,不仅没有半分失落,反倒扬起一个意味难明的笑。

那笑当然并非祝福释然,也绝不是羡慕,而更像是在等着要看一出好戏。陈文彦心中咯噔一下,心底忽然泛起一股浓烈的不安,却又说不清那不安究竟是因何而来。

一路无事,纳征的队伍中途歇了两趟脚,赶在吉时之前,顺利抵达了周家。队伍在县城门外便将鼓乐重新整队,待鞭炮齐鸣、唢呐铜锣声再起,才昂然入城。

周家在望河县也是数得着的大户人家,青砖黛瓦,门前石狮子威风凛凛,院墙绵延,几乎占了小半条巷子。

此刻为着等待纳征的队伍,朱漆大门敞开,门楣上悬着题字匾额,门廊上挂着一对崭新的灯笼,寓意着门楣添喜、吉祥满堂。坊间都传,周百户升千户就在这一两年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周娘子的两个兄长也便各自少年得志,前途一片光明。陈文彦抬眼望着这气派的门庭,耳边鼓乐震天,鼻端还残留些许鞭炮的硝烟味,心中那点不安便渐渐淡了下去,只余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得意。都说女婿半个儿,周家的风光,从此也有他的一份。一行人被引至周家前厅,檀木长案早已铺上大红锦缎。随着礼生唱名,陈家送来的纳征礼一件件摆上案面,按规制整齐陈列。比起周家将来的陪嫁,陈家给的财礼并不算出挑。然而周家本就不是为这些才结的这门亲事,毕竟若真在意金银权势,当初便不会看中陈文彦来做女婿。陈文彦心下明白这一层,虽极力做到体面,却未敢有任何僭越之举,只能在礼物本身多费些心思。

黄金贵重,于周家这些人却平平无奇,反倒是那一对银器惹人注目。这是一对银制和合二仙摆件,双仙执莲、笑颜相向,雕工精细入微,须发与衣褶皆栩栩如生,寓意夫妻和睦、百年好合,更显吉祥如意。果然,案前已有宾客小声称赞,言这摆件既少见又喜庆,极合今日之礼。陈文彦听在耳里,心中暗暗得意,面上却装作谦逊,朝周百户拱手笑道:“承蒙泰山大人青眼,抬举小婿。这对和合二仙原是我家传之物,特意在今日奉上,聊表一片心意。”

宾客们闻言,皆暗暗点头:陈家虽是小门小户,却也舍得将传家之物拿出来娶妻,算得上是用心至极。

只是,在不甚显眼的厅角,却有两人神情微变,彼此交换了一个意味不明的眼神,随即压低声音交谈了几句,不知在说些什么。原来,那对银器确实是一对传家宝,却并非如陈文彦所言是他陈家的,而是他前不久才从外头强夺来的。

这对雕工极精的和合二仙银摆件,原本属于怀戎城一户败落人家。那家因为突遭变故,急需用钱周转,不得已将这对家传的摆件送去城西的福泰当铺典当。

因为是家传之物,那家人典的便是活当,典当当日与那当铺掌柜反复叮嘱,只待来日手头宽裕,定会第一时间将物赎回。不料,陈文彦途经当铺时看中了这摆件,明知是活当之物,却执意要买走。当铺掌柜试图劝阻,陈文彦却置若罔闻,只道有什么异议就跟他的长刀说去,且身边带着兵卒,那掌柜自然不敢硬拦,只得支吾着应下。几日后,银器物主凑齐了银两,按约来赎,才得知东西已被陈姓军爷买走。物主不甘,四下打听才知是陈文彦,便将银两带去陈家求赎,却被他母亲苗桂枝拦在门外百般嘲讽奚落,却连陈文彦的面都没见着。情急之下,那物主便在西城门守了两日,终于等到陈文彦回城,急忙上前拦住,苦苦哀求。

谁知陈文彦非但不松口,还冷笑着一脚瑞在他心口。那可是实打实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